“为能源而战,为中华而战!”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哪个大好中华儿女,心头没有热血。吴桐最后的鼓励,顿时间勾起了会议室内团队成员的心头青春热血,几乎在吴桐话音落下,所有人齐齐开口,有志一同,异口同声的呐喊而出。
“吴总,你说往哪,该怎么做,我们就往冲锋,去怎么做!”阮成旭第一时间发出响应,保证道,他怎么也没想到,仅仅毕业一两年的功夫,他已经成长到,能够接触到这样大项目的发展,这一切,都是归功于小师妹吴桐的指点功劳。
所以,无论吴桐做出任何决定,他都是第一时间支持。在正式场合,阮成旭同样以敬称称呼吴桐,从不以自己和吴桐的同门关系,把自己放在特殊位置。
“对,就是这样,吴总,该怎么做,你只管吩咐,我们大家跟着你,全力以赴!”聂启云开始,其他人分分表态。不就是可控核聚变吗?在他们吴总面前,他们相信,绝对不会有问题,说不定,未来他们还能研究飞碟,星际堡垒···那些科幻中的无限遐想呢。
吴桐的一句,尽情畅想,在座的与会人员是真真切切的放飞了思想。嘿嘿,吴总就是他们前进的明灯,是他们的底气,有吴总在,他们是真的想常人不敢想。
他们这是参加了一个伟大的研发,如果他们成功了,他们的国家,他们的人民,都将从中受益,这其中的价值,不是任何金钱或者其他可以比拟的,只要想想,他们都满怀激情,瞬间充满前进的电量。
“谢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支持,可控核聚变是个宏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大家先不要过度激动,咱们的精气神都先攒起来,攒足了劲儿,一项项去攻克难关。言归正传,咱们从根本出发,进入下个议题。关于第一壁耐高温材料的研发讨论!”
对于团队的信任支持,吴桐心怀感激,带着这样的良好开端,吴桐开启了下个议题,也是他们近期的研发目标。若是以往,吴桐会直接从头开始推演,直至有完整技术拿出来,在由团队进行辅助实验验证。
这样的流程,虽然是比较快的模式,但是往往,都是她一个人冲锋陷阵,她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再想当然的全面,也终究是片面有限制的。
从锂硫电池的研发,吴桐对团队的启发式培养摸底,发掘团队的能力,也感知到了,团队的快速成长,以及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灵感助力。
所以,这次,吴桐依然想要延续着这样的优良模式,准备继续带着团队集体参与,集结众人的想象力,去更快的摸索出来,他们前进的最佳方向。
“核聚变反应至少需要达到百万摄氏度以上,正常稳定运行需要达到一亿摄氏度以上。这样高的温度,地球上,目前已知没有任何固态物质可以承受,任何物质在这个温度下,都会变成气态的等离子体。
所以,实现核聚变的前提,我们第一壁材料研发至关重要,我们需要研发一种可以承受上亿高温且经得起等离子冲击的材料找作为容器,这样的容器既要能让核聚变持续运行,也能把核聚变的能量给变成电能,还要能持续耐受核聚变反应产生的高温!”
经过上次新能源研发项目的配合,大家对这种研讨模式不陌生,当即纷纷就他们所了解的核聚变知识,进行积极发言。
“太阳是通过强大的引力来点燃和束缚核聚变反应的,仿星器装置的原理,是想要仿造出一个迷你太阳来。当然,我们是仿照,不是真实打造哈,
要想能维持核聚变,就算是质量达到地球质量300多倍的木星都实现不了,必须达到木星质量的上百倍才行。所以生活在地球上,我们大家都是地球人,不可能在地球上制造出一个靠引力来维持的人造小太阳。
引力这个我们得排除在外。目前的主流,是以强大磁场来代替引力,控制束缚聚变反应等离子体的!咱们的超导材料,已经为咱们做到这个控制打下了坚实基础,之前,世界范围内,最耐高温的材料,应该是碳化钽铪合金Ta4HfC5,能承受近四千摄氏度的高温!”
“但是这依然不够的,聚变反应,需要第一壁能够耐受一亿摄氏度起步高温持续运行!”四千度,对于一般的航空航天的需求,是基本还算能用,包括他们之前研发的碳纤维耐高温材料以及其他优秀的耐高温材料,处在这个位置,都是不够的。
“是的,太阳有太阳风和热辐射,可控的核聚变装置,会释放热辐射和高温粒子风。核聚变反应跟核裂变反应的最大区别是,核聚变反应必须在高温高压下才能完成,而核裂变反应不需要那么高的温度,甚至在很低的温度下也可以进行,所以传统核电站的设备性能和核聚变反应堆还是不一样的。
第一壁,是需要直接面对核反应堆热辐射和高温粒子风的设备内壁,第一壁面对的热辐射可不是简简单单的红外线,而是以X射线为主的高能射线,这些射线是很容易破坏化学键的,从而破坏固体材料的结构,造成第一壁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