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研究所的所有成员发过新年红包,吴桐认真了解了下,目前各部分成员,近期的研发进度。对于他们积累的问题,做了逐个仔细分析的梳理指点。自己的研究团队,自己培养,只要有进心的团队成员咨询问题,吴桐都会耐心作答。
她遇到的好师长,给了她良好的影响。
顺带的,吴桐验收了下,她离开数月,目前研究所的运转情况。
三到五种可行性不错的材料研发方案,她之前吩咐的锂电池资料收集、重复实验,全部完成,整个团队整理了出一份切实的现有资料和详细实验数据。
以及陶然和阮成旭,在新的可能方向,做得尝试实验,虽然基本都是失败的,基本在初始阶段都走不下去,剩下的,也没有能走出太多距离的。
但是对于科研来说,既是一种常态,虽然是科研人员不想遇到但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反过来想,它也是别样的排除。并不能说是完全失败,只能说是还走在通向成功的道路。失败的经验,也有助于吴桐少费一点儿推延时间,或许能够更快走在成功的道路。
这个项目,从她动了念头,到如今,也有快一年的时间。
只是,这一年里,一个课题接一个课题,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总有其他项目把这个课题挤到边边去,吴桐还真得没有彻底抽出时间,来倾心去研究它。
包括这会儿,吴桐都觉得,她可能还要暂时搁置下这个项目,不能以它为年后第一研发课题。
坐在五楼她的办公桌后,吴桐梳理着开年安排,35常规起落和舰载机形态的研发跟进,新学期教务的安排,研究所内那几个可行性不错的项目优化数起来,她手的课题和项目,待解决的存在,其实依然多着。
过年那几天,她觉得颇有些无事一身轻,不过是她当时略有些错觉的安闲心理。
而且,在看完苍龙35试飞,和20试飞之后,吴桐又有了个新念想,那就是继续优化空空导弹,增加超视距的远程攻击能力,这就相当于她其实又给自己揽了个还没定性的项目。
三百公里,对于战绩来说,极速行驶下,威龙20这样性能的战机,不过是几分钟到达的事情。国际,目前能达到这个打击能力的,还有很多导弹。
三百公里是远远不够的,那八百公里呢?就是目前最好的战机,也得好好跑一点儿时间,射程也算是翻倍的增加了。
想要在空空导弹的状态下,达到这样的强有力射程,其重要做得优化,也不是说三下两下就能搞定的。
吴桐也需要点儿时间,好好搞定,甚至她还想顺着这个课题扩展,把系列的导弹顺便升级一下。
只是空空导弹的不断提高还是不够的,陆地洲际巡航导弹的威力,也得同步跟、15的定位很明确,作战目标主要是高机动能力的战斗机,再次增加的大公里空空导弹,打击目标可以补充侧重在专门为了打击敌方预警机、加油机、轰炸机等大型高价值空中目标的
再度研发新型空空导弹,吴桐的目标,就准备放在17,她做更远一代的研发,如果华总那边有进展,刚好还能把16这个型号,留给华总那边。
先进的主动雷达制导导引头,以及先进的红外传感器,拥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更小一些的体积重量这些都是新型空空导弹要考虑的内容。
否则体型和重量过大,无法挂到战力强横的20,35身,只让20来运转,就有些浪费强有力的制空研发成果。
她的目标,依然定位在,增加射程和打击范围的基础,让弹药能够装到20隐身战机35的内部弹仓里,能够成为他们威镇寰宇的保障!
一寸长一寸强,超视距空空导弹打得越远,越能在空战中抢得先发制人的优势,但受限于战斗机机体尺寸带来的挂载能力限以及同时要兼顾导弹的机动灵活性。
若是能研发小型超大射程的空空导弹17,有了17空空导弹的话,这使得它成为对任何空中目标都具有很强威胁的导弹。
射程超越性较长,他们可以在超视距范围内发射,它可以更好地保护战斗机和轰炸机等飞机。超远打击能力,也能在更远的距离内,带给敌机压迫性的,使得其在战斗中的灵活性将会受到很大制约。
这将使战斗更具可预测性,因为敌方不能随意避免的交战霹雳21是一种强大的空空导弹,它的出现对中国的空中打击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手中写着规划,吴桐的笔下,就止不住推演起来,开始在新的基础,去推导17成功的先决条件。主导了一整个导弹研发项目,吴桐对整个导弹研发版块,可以说是驾轻就熟,算是她强势储备领域。
有什么技术,能够增加超视距打击能力?能够增加新型空空导弹17?吴桐在脑海中的资料再度涌现,经过更多更复杂的排除,筛法用着,吴桐顺带把一定灵感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