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导装置这个版块,会由陆老师主导,不需要吴桐现在费时间精力去重头学习,吴桐就先从重要的版块,空空导弹发动机着手。
大量导弹学知识摄取,吴桐对空空导弹有了更深的认知。
和航空发动机持续运转不同,空空导弹的发动机工作时间很短,主要是由导弹体积决定的。理论上将导弹体积增大,是可以增加发动机工作时间和射程的。
只是限于空空导弹的特性,达到一定的体积之后,攻击效率就降低了。曾经M国空空导弹的王者空中不死鸟导弹AIM54正是因为体积太大,所以才随着F14一起退役了。
所以,一味追求放大体积,增加发动机工作时间是不可取的。毕竟,还要考虑到战斗机的机载。
在吴桐了解的资料里,大部分格斗导弹的发动机只工作大概10秒的时间。只有英格兰射程为5.5公里的格斗导弹海猫发动机工作时间在35秒。
而大部分的中程弹道导弹比如M国的AIM120的发动机工作时间不过才只有17秒。
目前工作时间最长的空空导弹,预计应该是是法国今年开始生产的流星导弹,据绝密资料库里的参考资料现实,发动机工作时长预计长达60秒。
如果能完成这个预期,流星在空空导弹序列中,也是个另类的存在了!
当然,这也不代表,流星能成为世界最厉害的空空导弹。
中华的导弹研发进程也是一路披荆斩棘,从最开始的学苏学美,从购买实物逆推到自主研发,度过三年苦难期的中华为了能让空空导弹早日列装,当时用了22吨黄豆,才回来了一公斤图纸,从国外换回了急需的产品资料。
为了这份沉甸甸的代价和国人紧裤腰带的期盼,多少航空科研先辈呕心沥血,克服基础薄弱、手段匮乏等难关,从中借鉴技术,艰难起步,从测绘仿制、到自行设计,再到独立自主创新发展,是不知多少科研工作者前仆后继奠基出来的地基。
空空导弹,从爷爷辈的PL-1/PL-2,,再到国产第一种正式定型服役的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PL-11,以及更进一步,现在人民-军-队布防主力军PL-12,新型的PL-13,以及科研工作者还在不断前进,努力研发落定的PL-14,还有在她手里,华总的拜托,开始预研的PL-15。
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向来是中华人的优良品质,在役一代,在研一代,预研一代是中华的充分准备。
空空导弹最大的要求一个是机动过载要超过战机,另一个就是速度要超过战斗机。大部分优秀的空空导弹速度在4马赫以上,甚至极个别优秀的,还能迈5奔6马赫,往7冲击,都要赶上一般洲际巡航导弹的速度了。
国内空空导弹还没达到顶流这个水平线,目前在役的PL-13,速度在4-5马赫之间,达到了优秀空空导弹的水平,但是依然有进步空间。
吴桐研究了PL-13的详细资料,其所用的发动机还是传统冲压式发动机。
与其他空气喷气发动机相比,冲压发动机的特点是结构简单,质量小,在Ma=2.5以上的高速飞行时效率高,经济性好。
但在低速飞行时经济性变坏,飞行速度为零时,没有静推力。与导弹其他分系,比如战斗部和制导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差。
吴桐下笔描画,一笔一笔,勾勒出目前国内冲压发动机的构图,标注出详细数据,根据这个数据,吴桐开始转化数学模型,进行定向推演。
结构简单、质量轻、推重比高、生产成本较低,这些适合于大量装备的优点需要保留,在这个基础上,提高动能···
吴桐不停的推演着,完善着她的数学模型,尝试着不同的数据和方向推导,以绝对方向判定,去推导最优改进方向,和最优参数,然后慢慢完善着她的发动机改进方案。
海量知识库的填充,让吴桐在导弹学领域内,给绝对方向判定有了充足的底蕴,绝对推演能力的延展,思维的火花在她脑海中碰撞,推演出详细的构造,并在她的脑海中模拟出实际性能,转化成参数,填充着吴桐的设计模型。
吴桐彻底沉浸在其中,和负责保护她的安雯书交代一声,就直接在宿舍进入了闭关状态,吃住梳洗研究,休息恢复精力,再推演,新型空空导弹发动机模型,在吴桐的推演中逐步填充完善,向着能够落地实施进发。
她是以射程至少200公里起步、速度至少6马赫来进行预研推演,这是一个分水岭的坎,达到这个数据,才有触摸世界超一流空空导弹的资格。
要做,就做到最好,这是吴桐推演的坚持。超强动力,超强速度,还要有超强战力,把她能做的,做到极致,为中华打造,真正的国之利器,不负华总远赴千里的托付。
鉴于对吴桐的调研了解显示,吴桐一旦进入这种沉浸忘乎所以,特殊的吴氏状态,就会有大成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