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的家乡。”
伴奏并不喧宾夺主。
管弦乐中,小提琴带动着高音的弦乐轻轻抚动,如草原上的风浪。
而那轻灵的钢琴,更是勾勒出梦境般的质感。
极具蒙古长调特色的叙事,令人忍不住沉浸其中。
仿佛也看到了那广袤的草原,看到那浩荡的大河。
“如今终于.见到辽阔大地
站在这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
小心翼翼般的歌喉,仿佛粗犷与豪放的蒙古人,面对自己家乡时,所产生的那种细腻情感。
这样的情感,伴随着相应的技巧,揉碎在每一声细节的变换之中。
久离的孩子终于回到家乡的情感,正如丝如洗,渗入观众们的内心。
纵使不是蒙古人,也能感受到这对自己家乡草原大河,源自于骨子里面的热爱。
“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
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这一脚刹车,一脚油门的蒙古长调别致唱法。
让强与弱。
产生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夹在其中的波折音,装饰音,更是有一种别样的质感。
而随着这复杂而圆润的技巧,将情绪彻底铺陈。
观众们的情绪。
已经被深刻的带入其中。
“唉啊父亲的草原.”
所有旋律线条,全部由腾戈尔本身构成。
所有的伴奏,都只作为氛围与情绪调动,完全凸显腾戈尔本身。
连续的下弓渐强断音中,情绪不断的提升。
在这样的设计下。
那如叹息感慨一般的歌声,悠扬婉转,清晰的表现着情绪上的每一个细节。
“唉哎嘿吼”
鼓点响起,弦乐淡化。
腾戈尔的歌声不断的积蓄着力量。
观众只感觉这内心缓缓被揪起。
终于,积蓄在内心中的力量,被滂湃的扬起!
“母亲的河哎!”
一个极长的长音唱出!
先是强!旋即一瞬间转弱,但猛然又从弱,一步一步,拉伸到强,更强,最强!
待到声音强到极点之时,喉咙的用力,震撼的怒音快速膨胀而出。
这不是一瞬间便炸开,而是如浪涛一般,一步一步推向最强!
极细腻的把控能力,彻底让情绪炸裂!
“虽然已经不能用,不能用母语来诉说。”
之前还对“歌唱家”有些无感的观众们。
在这样的演绎下,一瞬间便被吸引了全部的心神。
这种情绪真的随着歌声疯狂激荡的感觉,一时之间,已经让很多的观众眼眶湿润。
“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
情绪!情感!
在强大的技巧,返璞归真的编曲,以及这蒙古长调的独特叙事中。
强烈的感染着观众。
仿佛每一位观众,都变成了回到家乡的蒙古孩子一般。
置身于草原,牧歌牛羊,与奔腾的大河共唱一曲。
“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
“心里有一首歌哎!!”
强大的力量,从怒冲音起始。
猛然间在怒音上再一次炸裂开来!
就仿佛终于看到了父母家乡的孩子,那心中彻底抒发而出的激荡一般!
纵情豪歌,将情绪推到最高点!!
一瞬间!
观众们的情绪也再也难以自制!
不只是其他的观众。
哪怕是作为创作者的李景霖,再听到这样完美的演绎下,情绪一样被瞬间带动。
和其他的观众们同样。
眼泪炸了出来。
“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
母亲的河”
演唱缓缓的落下帷幕。
在音乐终于结束时,情绪激荡着的观众们,炸响了热烈的掌声!
不知为何。
很多观众突然感觉。
自己仿佛明白了,什么叫做艺术。
这是一种源自于情感的共鸣,一种音乐艺术最本质的东西。
共情!
哪怕台下的观众们,并不熟悉蒙古族,更从未去过草原!
但依然可以通过这首歌曲中所演绎的情感之中。
来到蒙古高原,踩在草原上,看着奔腾的河流,地面上牛羊成群,天空中的雄鹰展翅。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蒙古的孩子们,真切的感受到了血脉之中,对草原深切的热爱。
“厉害。”
“太厉害了。”
李景霖激动的鼓着掌。
纵使对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