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一章: 无花果熟了  我有一方空间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果园住一个晚上。

陈墨和林玲换上旧衣服,六点过,天亮就出门。

陈墨爸妈他们也出门了,带着小黑先是在果园找了一圈,跟着去了沃柑林的右边山林。

陈墨和林玲就去沃柑林的左边山林。

右边山林,去年陈墨一直在那边找,鸡枞菌多。左边的山林,鸡枞菌这些少很多。

偶尔进山里面找一下菌子,是挺好玩的事情。可如果将找菌子当做职业,那是一点都不好玩。

小黑没有跟着陈墨他们,找菌子,就只能靠他们自己。

这片山林陈墨还是来过几次的,知道一些鸡枞窝。

“没有菌子啊。”林玲说。

“要有耐心,慢慢找。”陈墨说着,就看到一块青苔土地有拱包,过去扒开拱包的泥土,露出斗鸡菇的黑伞盖。这朵斗鸡菇还没有开伞,甚至没有出土,但是菌秆很粗,是极品斗鸡菇:“看这里。”

“快挖出来。”林玲道。

陈墨拿着小铁锹,挖开泥土。在大斗鸡菇的旁边还有两朵小一些的斗鸡菇,这一窝,三朵。花了好一会儿的时间,陈墨才把斗鸡菇挖出来。最大的那个斗鸡菇,七八两。

再加上两個小的斗鸡菇,应该有1斤出头。

“两百多块。”陈墨说。

“你之前不是说斗鸡菇刚出来的时候,要卖四百多1斤?”林玲道。

“那是五月份。五月份的斗鸡菇四百多1斤,现在都六月份了。”陈墨道。

青山镇这边的斗鸡菇晚出来,但不是说别的地方的斗鸡菇也晚出来。

正常来说,五月中旬就有斗鸡菇了。

林玲给背篼垫了一些蕨草,再将斗鸡菇放进去,生怕弄坏了。毕竟两百多1斤,也不便宜了。

山里面菌子还是很多的。

陈墨和林玲六点过出来,回到瓦房十点钟,捡的斗鸡菇,四五斤。还捡了几斤的牛肝菌……

陈墨爸妈他们捡的多,两背篼,快装满了。一来他们寻找区域菌子多,二来小黑帮着找菌子能节省很多的时间。

两个背篼,是那种比较小的背篼。两个背篼快要装满,估摸着也就是接近三十斤或者三十斤出头。

“我们昨天去卖菌子,卖到晚上六点过才卖完。你们一起帮着卖。”陈妈道。

“好。”陈墨点点头。

陈墨将菌子装车上,去了东门郊区市场。这里卖菌子的人,而过来买菌子的人,也多。有一些是餐厅的老板,过来就是好几斤的买……

陈墨他们将菌子摆开,吆喝了起来。

去年,陈墨过来卖菌子,感觉还很好卖的。

今天的这个菌子,不怎么好卖了。除了餐厅老爸几袋几袋的买走,个人买家都是一朵或者两三朵的买,说是买回去尝个鲜。

中午过后,才卖了一半。

陈墨问了一下罗文那边收购菌子的价格,他那边的收购价,比陈墨他们自己卖要便宜一半。

这样的话,能自己卖,还是自己卖了。

下午的时间陆陆续续有人来问价,问的多,买的人少。

大概还是经济不好的原因吧。现在赚钱越来越不容易,消费的时候,也就越来越精打细算。

不过,有钱的人依旧有钱。

就好像陈墨卖出的清泉鱼,草鱼,24元1斤……一条草鱼,仅鱼的成本就要一百出头,那做成菜?

今年的菌子一直卖到下午四点过,总的卖了有八千元左右。

卖完菌子,陈墨开着车回家,装了鱼给老瓦房送过去。

………………

后面的时间就是捡菌子,卖菌子。

陈墨爸妈他们带着小黑捡菌子,每天收获都是几十斤。陈墨和林玲一起,运气好,三五斤鸡枞。运气不好,三五朵鸡枞……

捡菌子,卖完菌子,跟着就是送鱼。然后傍晚的时候,照顾一下家里的草鱼,溪石斑。

溪石斑大量繁殖出来了,数量很多的。

陈墨和林玲都忙,照顾溪石斑就交给了林峰。他每天早上会过来帮忙喂鱼,下午嘛,陈墨和林玲自己照顾那些鱼。

日子忙忙碌碌,累,也挺充实的。主要是看着银行账户上的钱,一天比一天多。距离一百万的贷款,差的不是很远了。

今年雨水多,斗鸡菇也多。然后就是买菌子的人少了,这就导致一个很真实的情况出现,鸡枞菌降价了,比往些年便宜很多。

六月中下旬,没有开伞的菇朵一百出头。开伞的斗鸡菇,五六十元1斤。

今天是20号了。

下午三点过,陈墨回家装了鱼,给老瓦房送过去后来到东郊市场。

陈墨爸妈,林玲,他们还在这边卖菌子。

五点过了,剩下的菌子还多。

“妈,我和林玲明天就不过去捡菌子了。”陈墨道。

老妈‘嗯’了一声:“早就喊你们不要去捡了。”老妈说着看向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