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这个公平的权宜之计,都不应该执行。
某种意义上,海寇是在探路开图,只要是海寇集结的地方,必然都是不被大明掌握的海上补给点,避风港,即便是没有成为大港口的条件,也可以营造海防巡检司,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之地。
对于陈璘的作战规划,朱翊钧一个字也不改,他就不胡乱指挥,给大明水师们找麻烦了。
还因为收复河套,弄出了必须收复西域的这个持续而巨大投入。
那就是大明陆军打仗后的利益,需要十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时间才能体现,比如大明讨伐了板升,绥远驰道、绥远矿业的发力需要在五年以后了,短时间内没有什么变化,收回成本,以当下的生产力,甚至需要五十年的时间。
【孙子曰: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此为因粮于敌,取之于敌,以战养战,战不止则军食无可不足。国养士二百载,大臣皆言兴文匽武,固非良谋,然,穷兵黩武则家国疲惫,国之疲,疲于兴兵远输粮草;家之惫,惫于兴役力屈财尽,今水师兴兵以战养战,稍纾次疾。】
权宜考功法,适用于禁绝烟土,考成的方式是单独的‘万能灵活指标’。
最近的京师并不太平,因为皇帝和首辅产生了一些分歧,这次分歧,贱儒们盼望着成为皇帝和首辅之间决裂的标志,而忠君体国之士,则担心发生这种事,皇帝和首辅道不同,对大明造成的剧烈震荡。
“宣。”
烟土,禁绝做不到绝对,还不如不做,因为供应的极度下滑造成价格的上涨,一定会引起无数人竞相种植,反而促进了罂粟的种植,所以一定要查到任何线索,就一查到底,绝不要有任何的姑息。
万士和的情绪非常稳定,皇帝和元辅之间有分歧,这已经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很多很多次了,有的时候陛下说服先生,有的时候先生说服陛下,大家的目标是大明再次伟大,只要这个根本目标不变,就不会道不同不相为谋,发生根本性决裂性的分歧。
大明禁令,凡私有兜售烟土及售与外人者,不论多寡,均斩首示众,这是死刑犯,任何死刑三复奏,得到大明皇帝朱批,很多案犯都要押解京师徐行提问,这也是解刳院标本的来源之一,也能极大的避免弄虚作假,杀良冒功获得万能灵活指标的可能。
而大明水师的利益,是显而易见的,以这次平波净海事为例。
完成平波净海后,这些海寇被剿灭,大明立刻马上就能获得一个之前未曾发现和察觉的天然良港,用来营建水师的老巢,营造学堂、造船厂、新军训练之地等等,保证水师的恢复能力。
吏部反对、内阁反对的时候,朱翊钧就已经逐渐意识到,自己不该画蛇添足。
万士和是来劝架的。
万金油万士和,对此颇有信心。
因为战争不发生在大明的腹地、藩属国这些传统大明疆域之内,所以可以因粮而敌,敌人就只是敌人,而不是胡汉杂居这种复杂的情况。
可是海战的缴获是巨大的,只从货物的流动的角度去看,海寇抢劫了过往的商船,而大明水师抢劫了海寇,缴获的短期收益,完全可以弥补水师征战的巨大消耗,甚至还会有剩余。
“陛下权宜考功,看起来很好,臣也理解陛下禁绝之决心,但造成的危害,就是对考成法的破坏。”张居正十分明确的反对,并且详细陈述了自己的理由。
“陛下,臣反对禁绝烟土这个…不是,臣反对禁绝烟土纳入考成的这个权宜考功。”张居正有点激动,嘴都瓢了,他不反对禁绝烟土,烟土造成的危害,张居正看在眼里。
至少水师现在的战争,短期的缴获,是可以平账的。
当然,陈璘的密疏里也提到了长期利益,维护海疆的安全和秩序,让商贸活动更加频繁,促进都饷官抽分收益增加,需求旺盛,促进大明手工工坊数量增加、大明流民减少等等,这一系列的长久利益,可以缓慢的交给时间去体现释放。
万士和俯首说道:“孟子有言: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一人计短,众人计长,太傅有恭敬之心,实乃我国朝之肱骨!今日天下承平,陛下时刻不倦勤修政事,常与大臣言事,臣工但有所知所见,即以奏闻,言词合乎于理,陛下良言嘉纳,正乃是君圣臣贤之盛,我大明何愁不兴!”
万士和立刻开始打马虎眼,都是人,难道一生一世,就不会犯一点错误吗?陛下这次的确想错了,但责难陈善,这不就是臣子的职责吗?
“你别洗了,朕想错了就是错了,让你这么一说,朕好像没想错一样。”朱翊钧对万士和洗地功夫那是一等一的佩服,这都能给他圆回来!这显然是打好腹稿了,无论这次分歧谁赢了,万士和都有话说。
关键是,这厮说得还挺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