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4章 陛下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朕真的不务正业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潘季驯这种人,有一种专门的称呼,纯臣,非常纯粹,就只是想治理好黄河而已。

少司空就是工部左侍郎,这是明公,他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在京堂,他也可以治理黄河水患。

大明皇帝再一次重信守诺,实现了自己当初的许诺。

文华殿偏殿的橱窗里已经放了许多许多书,那都是万历新政的纲常。

致仕之后的潘季驯,离开京师没多久,就罹患风瘫,半身不遂,万历二十三年病逝湖州乌程县,但因为潘季驯是张居正的人,万历皇帝甚至没有给潘季驯谥号、官葬、加官、恩荫,一个都没有!

“还缺什么吗?”朱翊钧看着潘季驯问道。

潘季驯为人刚正,在江西做巡抚,江西闹了蝗灾,潘季驯让大户开仓放粮赈济,不从者杀,若不是凌云翼一力扛起了好杀人的威名,恐怕潘季驯就是那个肩抗嗜杀者名号的人了。

朱翊钧示意潘季驯落座,开口说道:“潘巡抚,先生保举了先生为少司空到工部帮着大司空,不知潘巡抚意下如何?”

真正的鼎力支持。

潘季驯已经迫不及待了。

万历三年末,潘季驯回京述职,朱翊钧在皇极门接见了他,他对皇帝陛下讲束水冲沙法,一直到正月初七,潘季驯的《河防一览》、《两河管见》被朱翊钧放进工学的橱窗里。

若是问潘季驯有没有想过留在京堂,那自然是想过的,但他最后还是俯首说道:“臣仍然想要前往绥远,还请陛下成全,河套自天顺年间被北虏侵占,至今数年,水土风貌已变,唯有践履之实,才能做到无缺无遗。”

“快快免礼,潘巡抚,又见面了。”朱翊钧笑容如同春风一般和煦,语调颇为轻快的说道:“万历三年末,潘巡抚回京述职,这一别就是五年之久,朕还记得当日潘巡抚的风采。”(175章)

阳光开朗大皇帝,总是那么的让人如沐春风。

潘季驯没有离开,廷议还在继续。

最先提携潘季驯的是高拱,后来高拱落败后,潘季驯忐忑难安,但张居正给他写信,让他继续好好治理黄河,朝堂的纷争和循吏无关,而后张居正将治理黄河水患,全权交给了潘季驯,比高拱在的时候,给的权力还大,潘季驯自此以后成为了张党。

朱翊钧略显遗憾的说道:“朕有意留爱卿于左右,既然爱卿之意已决,那朕不好拂爱卿忠君体国之意,今日起,爱卿加工部尚书总督绥远,为绥远军政之首。”

哪有什么张党啊,不过是一群意图再兴大明的人自发聚集在了一起,试图以全楚会馆为纽带,将彼此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妄图力挽狂澜扶大明再兴,最后失败的俗套故事罢了。

张居正跟潘季驯写好多封信,就提到过做事,如何能做成事,唯有实事求是。

总督,是朝廷派出性质的京官,但履任地方,真正的封疆大吏。

“谢陛下隆恩。”潘季驯站了起来,上一次见面,陛下还是十三四岁的样子,现在再见已经仪表堂堂,壮的像头牛一样了。

潘季驯四次主持治理黄河,自嘉靖四十四年起,到万历二十年止,兢兢业业,他的治水理念,沿用三百余年,后之论河者,必当奉之为金科也。

现在,河套收复了。

“陛下,太多了,太多了。”潘季驯赶忙俯首说道,他万万没料到,陛下给了这么多支持,久不在庙堂之间,潘季驯并不清楚朝廷的强大,实话说,他打算好自己孑然一身前往的,结果陛下给人给钱给粮给种,真金白银的支持。

“吕宋总督府总督国姓正茂,上来奏疏。”张居正面色极为复杂的说道:“殷部堂提醒朝廷,该收赋税了。”

“赋税?什么赋税?”王国光立刻两眼放光的说道。

张居正拿奏疏递给了王国光说道:“吕宋、宿务、棉兰老岛,吕宋总督府自万历元年草建,至今已经征伐结束,殷部堂说:朝廷始终未曾问询,臣惊虑难安,陛下岂可弃臣于海外而不顾。”

“殷部堂请命吕宋建稽税房、海外巡检司专事稽税查问海货之事。”

王国光打开了奏疏,看完后递给了张学颜,两位司徒表情皆是振奋,大明朝廷从来没有跟吕宋总督府的赋税问题,朝廷对海外总督府多数都是怀柔的手段,这个赋税问题,朝廷不能开这個口,属于那种不能触碰的话题之一。

吕宋毕竟远在海外,万一问了,怀恨在心,别说跟大明同心同德,离心离德了反而不美。

国之九经,怀诸侯。

而这次,吕宋总督府终于主动提及了此事。

殷正茂提及此事的缘由也写的很清楚,第一个,听说了儿女亲家的陛下,居然为了银子头疼,扩大了燕兴楼交易行,甚至还向民间举债,立刻上奏说难不成陛下忘了吕宋,吕宋万民所犯何罪被陛下弃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