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1章 快速帆船游龙号  朕真的不务正业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而这条船的船帆不再是大明传统的硬帆,而是横帆,就是将硬帆的每一块做了切割,成为了单独的帆面,整个船舱之上,全都被船帆所遮蔽,船首、船尾、船的两侧都有不同的小帆,船身的造型十分的优美。

朱翊钧笑着说道:“这要是卖,一艘船卖九万两黄金,我想,费利佩和阿克巴都会很有兴趣,包括英格兰女王,当然这东西,他们想买,朕也不可能卖给他们的。”

朱翊钧站了起来,来到了船只的面前,如果按照汪道昆所言,横穿太平洋只需要三个月的时间,那从松江府出发,过班达海从爪哇以南直接前往好望角,横穿大西洋,至麦哲伦海峡,再走赤道洋流抵达吕宋,最后回到松江府,大约只需要六个月的时间。

“多久?”朱翊钧开口问道。

朱翊钧一听这个眉头皱了起来,他不是不舍得,是这条船,眼下还是汪道昆画的大饼,想要吃到这个大饼,最少要一百五十万银。

“水至柔,可是在速度极快的情况下,会变的坚如磐石,以卵击石,不自量力,可若是以极快的卵击石,石头亦碎。”

所以他需要一个功劳坐稳自己的位置,将自己复杂的背景简单化,图谋更进一步。

“有。”冯保言简意赅的回答了陛下这个问题,内帑现银大约有四百七十二万银,两百万不到伤筋动骨的地步,而且皇庄、开海厚利、市舶司关税分账等等,源源不断的注入内帑,到年底还能有五百万银。

“臣叩谢皇恩。”汪道昆再次行大礼,他知道,自己只要把这船造出来,这明公的位置就稳了,入阁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梦了,当官的哪个不想往上爬,不想进步,当什么官?

“两百万,资出内帑,冯大伴,内帑还有银子吗?”朱翊钧看向了冯保,花钱得问问大管家自己小金库还有多少。

真的不需要那么多银子,大明白银的购买力现在已经很强很强。

预期载重三百四十万斤,大明一斤为596克,载重大约为两千吨,一次环球航行,只需要半年,恐怖如此。

这条船从图纸到实物,最少还需要一百五十万银的研发改良费用,大明的设计从度数旁通之后,就开始逐渐精准,五桅过洋船丁型从图纸到下海,就花费了朝廷七十二万银,才最终试制成功,这个试制的过程超过了三年时间。

这么复杂的身份,让他举步维艰。

汪道昆俯首说道:“三年。”

力是相互的,大明的火铳击发的弹头是铅子,即便是打在岩石上也会打出一个大坑来。

普通人看来陛下是吝啬的,但汪道昆始终在开海的最前沿,陛下在开海上的投入是极为阔绰的,但这艘船的造价,委实是过于昂贵了,十万两白银,五分之一个隆庆皇帝皇陵。

汪道昆知道最关键的地方来了,他低声说道:“造这么一艘船要十万银,大概是现在五桅船的两倍了。”

大明水翼帆船的高速航行,水从柔软变成了坚如磐石一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大明匠人们已经给出了办法,那就是钢,不是铁,而是钢材,桅杆、龙骨、船梁、船身都会包裹一层钢,来防止解体。

大明船壳的水线长宽比在不断的增大,从最初的三比一,增加到了现在的六比一,其水下形状,设计成了阻力更小的阻力,船只的整体重心和空心的船艏,让船只更加容易在航行中抬头,这样可以保证船只的航行稳定。

帆船的动力还是风力,龙骨船梁和桅杆已经采用了空心钢材制造,那么为了更快的速度,船身木制就比较合理了,一切为了更大的载货量,一切为了更快的速度,时间就是金钱,增速代表着更庞大的利润。

一两黄金约等于十四到十六两白银,这是大明当下物质不丰富的挂牌价,一条占据了商品优势的船只,在当下大航海的背景下,赚十四倍到十六倍并不过分。

汪道昆手持的龙骨船梁,有点像鱼骨头那般,一条条船梁从龙骨上延伸而出,汪道昆说的新型船只,是大明为了适应当下海贸环境的快速帆船,船只的结构强度就有了硬性要求。

在新的船只出现后,五桅过洋船成为了牛夫人,对此朱翊钧只能说:爱过。

汪道昆将所有的桅杆装在了龙骨之上,一个船只的雏形就出现了,而后他拿起了船身,开口说道:“我们的船身是双层设计的,外面一层榉木,而内层为一层钢板,榉木是为了减重,钢板也是为了维持船体的基本稳定,提高抗风、抗浪能力。”

汪道昆首先拿出了主桅和龙骨,开口说道:“空心钢主桅和纯钢的龙骨,以及船梁,海上的颠簸超出了木船的极限,尤其是在高速的情况下,大明的水翼帆船第一次试制,我们就发现了船只在高速航行下的颠簸,会让船变形甚至解体。”

“一百万银足够了,足够了。”汪道昆赶忙说道,他还没当上工部尚书呢,就让陛下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