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5章 大明律,不保护泰西番夷  朕真的不务正业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王府居然闹出了这等笑话来,这番夷果然如大宗伯所言那般,狼面兽心,不视礼数。”

“理当积蓄一二,少有聪慧不假,方仲永五岁忽啼求书具作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然不使学,复七年,泯然众人矣,此为伤仲永,仲永之之通悟,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张居正说明了理由。

等熊廷弼爬到了张居正这个地位,就有这种面圣不跪的待遇了。

羊毛生意将会成为大明控制塞外的一把利器,大明可以不穿毛呢,但北虏不能不养羊,如果大明不要北虏羊毛,必然引发北虏的内部矛盾的剧烈冲突等等。

这倭国王府和琉球王府就因为这点事,大闹了一场,轮番请花魁上门,一次比一次的排场大,比排场,比规模,比时长还要比大小,闹的笑话大了,皇帝听闻,下旨不得斗富,这才是落下帷幕。

“先生的文昌阁,各种藏书都有。”熊廷弼欲言又止,最终没有说出更多的话来。

“回陛下,学生打算后年参加顺天府乡试,先生不准,但学生觉得能考的中!”熊廷弼信心十足的说道。

朱翊钧又问了几件最近发生的事儿,比如戥头案,比如新都杨氏,比如王如龙复开平卫,比如今年大雪,三娘子和布延求助大明朝廷等等,熊廷弼都是对答如流,而且颇有自己的见解,并非人云亦云。

这足利义昭就问:吾与尚久孰强?花魁当然说是尚久。

一艘三桅船,三四百人,虽然没有火炮,但是这刀枪剑戟弓弩可不少,航行中遇到一个岛屿,就绕着岛转一圈,找到适合的地方就趁着夜色上岸,对岛上的土著举起屠刀,烧杀抢掠,可谓是无恶不作,占据岛上的一切为自己所有。

比如王如龙复开平卫之事,在熊廷弼看来,是九边军兵战力恢复的体现,同时也是土蛮汗抵抗意志完全崩溃的证明,而且也是大明边方贸易的结果,熊廷弼从经济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尤其是结合了西班牙崛起的过程,强调了羊毛生意的重要性。

张居正是个循吏,为了达到目的,则不择手段,无论用什么手段,完成目标,才是循吏最看重的事儿。

“就捕奴一事,官军就比不上这帮商贾。”

李太后之所以要见王夭灼,甚至最后定了王夭灼做皇后,除了王夭灼长得好看,好生养、乖巧之外,也是基于张先生的面子。

倭国王府和琉球王府继互相抛粪之后,又闹出了乐子来,说是太白楼有一倭国来的花魁,长相秀丽,知书达理,这尚久听闻,便去请花魁上门来伺候,这一伺候,足利义昭当即不开心了,立刻也招了花魁入府伺候。

朱翊钧亦是点头说道:“先生说得好,后年的乡试就不要参与了,下一次乡试,熊大也十六岁了,也正好成丁。”

朱翊钧非常满意,熊廷弼读书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不会成为杨有仁那样的人。

说是种植园,其实就是海盗窝,但因为大明水师强横,他们也不敢抢大明,只好弄点甩着皮鞭的家仆,指挥着当地的奴隶,种点经济作物和农作物,维持种植园的样子。

大明求学极为艰难,再好学,没有物质基础,连书都借不到,甚至连识字都很困难,熊廷弼是穷苦出身,他今日能得陛下和先生如此培养,是陛下和先生看重了他未来可能有的成就。

西班牙是羊背上的王国,从卡斯蒂利亚王国发家,而美利奴绵羊也是卡斯蒂利亚的印钞机,让西班牙成为了当下唯一的日不落帝国,而西班牙和英格兰的矛盾,也和羊毛生意有极大的关系。

其实在他看来,如果大明不再开海,将海洋拱手让给泰西,在殖民掠夺之下,泰西在物质丰富的前提下,发展速度将会远超大明,恐成中华文明之敌。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大明在元绪群岛的开拓,已经初步形成了稳定的阶级,高高在上的望族,亡命之徒受望族雇佣成为家丁和打手,四处劫掠的同时,甩着皮鞭,驱使奴隶,享受当地还没来得及卖出去的女子。

而种植园所产的所有货物,香料、甘蔗、方糖、橡胶、棕榈油、红木、染料、金银铜、大米等等,松江远洋商行完全吃下,运送到大明换取更多的船只、笔墨纸砚、瓷器、丝绸、棉布、药品等等。

大明商贾能做,朝廷不能做,朝廷是礼仪的风向标,一旦朝廷公然如此,那必然导致大明本就脆弱的礼乐,彻底礼崩乐坏,而且还涉及到了暴力失控,即军队完全丧失纪律进而失控的可怕后果。

所以在海外,大明能做的也只是依靠武力,维持基本秩序,至于苦难,大家也只能选择视而不见。

“太远了,朕的圣旨,也随着距离的增加,变得可有可无了。”朱翊钧对这个现象,也没什么好办法,他还要放出更多吃人的望族们,继续去海外吃人,来满足望族们吃人的胃口。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