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贵  朕真的不务正业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11章光明,非常昂贵

朱翊钧发现自己严重高估了贱儒们的抵抗意志,严重高估了礼教对皇权的束缚,他有些料敌从宽了。

他以为这些贱儒会不惜一切代价,例如煽动民乱、裹挟流民、挟持民意、刺王杀驾、倍之加倍执行等等,甚至是不惜造反,无所不用其极的来反对大明皇帝的政令。

清丈还田、开海开辟等等新政,切实破坏了名门望族、势要豪右的利益。

因为嘉靖皇帝在前二十一年的时间里,革故鼎新的时候,就一直在面对这些。

可是贱儒的抵抗意志,在越来越强悍的京营面前,如同阳春三月的白雪一般消融。

现在,廷臣们在商议着大兴土木,最后也只不过把三条路,变成了两条半,到大宁卫的那条驰道,也在筹建的名单之上,而且因为白土的缘故,大多数人没有意见,只不过是觉得财政压力过大。

而朝臣们,遮奢户的喉舌们,也就喊了两嗓子,就立刻消停了下来,甚至还‘认捐’拿出了银子一起帮忙修路。

认捐,这是弘治以来,大明国朝财政收入大幅下降之后,不得不采用的一种方式方法,大明的巡抚们,如殷正茂、凌云翼、潘季驯都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这种办法。

廷议还在继续,几个市舶司的远洋商行,筹建已经完成,商总已经开始任命,所有远洋商行都在等着汪道昆离任,松江远洋商行出现重大人事变动的情况下,狠狠地在松江远洋商行的身上咬下一块肉来。

这些都是利益所在,磨刀霍霍。

判断一地是郡县和分封制,也可以从这个标准去勘定,如果地方官司始终属于某一派系之人,那是分封,不是郡县,比如吕宋总督府总督,殷正茂就会一直把这个总督当到撒手人寰的最后一刻。

张、晋、浙三党党魁拿一份回去,户部也要拿走一份。

而造船厂的规章制度、组织架构,甚至包括女校织院,这一切统称为团造法,是学习了大明永定河畔毛呢厂经验。

“王次辅功高,经邦济国之肱骨。”郭朝宾由衷的说道,这一切的一切,都要从王崇古入阁的那本《安置流氓疏》说起,王崇古是次辅,虽然他从来不在文渊阁坐班,但他入阁的承诺就是安置流氓疏。

“那不然呢?”朱翊钧笑了笑,肯定了郭朝宾的夸赞,贱儒那些嘴,喷的再多,实打实的功绩就在眼前,说一万次,也动摇不了王崇古的圣眷。

申时行是第一次来偏殿,这是委以重任、也是平步青云。

这3712万两银子的投资收益明细,其实朱翊钧可以不给朝臣们看,做好之后,朱翊钧自己看看就行了,他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公布财报,这一大笔银子,朱翊钧又不是用到了自己奢靡之上,没什么不能给大臣们看的。

一个无能的人,是爬不到首辅的位置上的。

被折腾的遮奢户都支持陛下,实在是陛下大道之行,做事正大光明。

而新一任的松江巡抚在经过了激烈的讨论后,最终得到了一个结果,张居正门下、张党嫡系的申时行。

“营造学舍一千四百三十二所,其中一百二十四所女校织院,供匠人子弟就学,总计有学生十二万三千余。”

申时行,嘉靖四十一年状元,一个当了十五年辅臣的老好人,和稀泥和的一塌糊涂,申时行看起来是一个‘首鼠两端’、‘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既无主见,也无能力,更无作为的首辅。

这种轮换,是为了保证朝廷的向心力,保证大明政治格局的基本稳定,天子管京堂,京堂辖外官。

但在朱翊钧的眼中,现在才四十五岁的申时行,做事慷慨激昂,是变法革新派里的激进派,申时行在万历六年,甚至批评过老师座主张居正,批评的理由非常简单,万历六年张居正归朝之后,关于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全部推行清丈和一条鞭法中,张居正反对了激进的全国推广,而是选择徐徐图之,一地一政的办法。

“这里有一本内帑出的会计财报,三位党魁走的时候,交给投钱的遮奢户们,钱花在了哪里,又从哪里赚到了钱,为什么给他们那么些分红,都写的明明白白。”朱翊钧让冯保拿来了四份厚厚的书,这是自万历三年起,累计3712万银的投资盈利明细。

“免礼,坐。”朱翊钧示意申时行就坐。

他,王崇古,僭越佞臣,谄媚投献,读书人嘴里为了求活的在世严嵩,突然之间,就成了经邦济国,还是从当朝明公,工部尚书的嘴里说出来的,这让王崇古一时间很难接受这种身份的转变。

民间把漕粮箱叫做太岳箱,而且形成了一种习惯,散装颗粒货物,都用漕粮箱运输,郭朝宾叫习惯了,差点在文华殿上说错。

在需要送到文华殿上进行廷议的内容结束之后,工部尚书郭朝宾简单的汇报了下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