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9章 速度!速度!还是速度!  重燃2003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期’。

现金流体现了一家开发商的实战能力,为了顺应瞬驰的全国战略,我的预算从半年调整一次缩短到月,进而现在缩短到周。

资金管理上,我甚至做到了以天为单位。

每个项目的开工开盘时间、回款、现金调度,一切以天为单位,任何一个时间节点均不得有延误的借口。

所有的业务开展全部围绕现金流来进行,全公司统一调度资金。

这是内部控制,外部上面,我决定一块土地的取舍,一是考虑低价,二是看付款方式的优劣。

拍下地块后,我会极力的和地方商谈降低首付款的比例和延长结算的周期,如果这方面有弹性的空间,我宁肯提高土地的购买价格。

这不是在败家,而是我对整个房地产产业的长期看好,用眼前的利益来换时间。

因为无论我怎么买,在随后地价快速上涨的过程中,我都是在便宜的时间入手的。

同时,因为有我的存在,地方也会非常的欢迎,因为我也间接抬高了周边下一宗土地的起拍价。”

说罢,他笑了笑,“当然,我也承认,这是我摊子铺的太大,太缺钱了导致的。”

而后他却冲着卿云挤了挤眼睛,指了指公式,“但我相信,你会理解。”

卿云哭笑不得点点头,“孙总,您可真是在做数学题啊,不断的求极限。”

孙红兵也是一个学霸,15岁便考入武汉大学水利专业(武汉水利电力学院),21岁当很多人大学都还没毕业的时候,他便取得华清大学工学硕士学位。

他不继续读下去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当年对某个世纪工程投票结果不满,认为学术界太无用了。

“是的,就是不断的求极限,公式就摆在这里。

房地产的本质就是速度,现金流的速度,一个关于速度的数字游戏,不断的挑战安全边界。

只不过,我没掌握好这个平衡,所以出现了今天的困局。”

孙红兵回答的很坦率,并没有避讳自己陷入困局的原因。

卿云闻言心里却是明白了过来。

如果仅仅从战略本身而言,孙红兵无疑是一个天才。

他一眼看穿了房地产产业的暴涨特质,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科学紧凑的策略获得了最大的成功。

2001年的瞬驰年销售额不过8亿,行业霸主万可的年销售额45亿。

2003年的瞬驰年销售额45亿,行业霸主万可是63亿。

2004年的瞬驰年销售额达到了100亿,是万可和富利的总和。

但是当时的王师一点都不慌。

就在这一年,瞬驰的危机全面爆发。

因为,这是一个明眼人一眼便能看见失败的结局,毫无技术含量。

2004年瞬驰的辉煌,不过是在垂死挣扎,因为早在2003年7月,瞬驰的‘现金流方程’便没有了正数解。

随着负数的叠加计算,快速周转下,资金池很快便会枯竭。

瞬驰的行业第一,是一场悲壮的登顶。

卿云拿起笔,开始在纸上算了起来。

倒也不复杂,在孙红兵给定的几个参数下,很快所需资金便出来了。

“29.6亿。”

孙红兵点了点头,“大差不差,我算也是需要30亿左右,瞬驰才能渡过这一关。”

秦天川听明白了,也就是说,孙红兵认为,此刻瞬驰终止一切拿地计划,在足量资金的支撑下,他是有把握在一年之内,将手里所有的楼盘开发销售完毕的。

瞬驰,也就自然起死回生。

秦天川摇了摇头,“但你这样做,在我看来没有任何意义。

这么一来,一年后你把我的钱一还,你手里就只剩下几个亿现金而已。

当然,比起2000年你手里只有不到1个亿的现金来说,增长的非常快了。

但房地产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地,而不是现金。

只有现金,相当于是你把公司全部清盘了,重头来过。

我且不说你耽误的发展时间,几个亿的现金,按照你刚刚测算的土地价格趋势,你在一线城市地都拿不起。”

孙红兵耸了耸肩膀,“所以我建议您是增资入股,只要秦董你的资金在里面不撤走,一年后我就有钱继续拿地。”

卿云笑了一下,“孙总,您这就说的不厚道了,实际上如果厚朴的资金不撤走,你根本无需停止拿地。”

他敲了敲桌上的纸,“我爸的资金一进来,从现在到明年一季度末的缴款期限,还有9个月。

你只需要不断的在三线城市拿地开发,按照你的速度,可以滚上两轮,足够支付土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