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1章 重术  魏逆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卫臻身上,“卫卿?”

陈矫不在,殿内众人当属他最耿直敢言了。

“回陛下,老臣略有异议。”

卫臻倒也不推脱,行礼径直作答道。

“丁谧昔日被罢黜禁锢,乃布告天下之诏也!是故,老臣窃以为,断不可赦其罪、授彼官职,以免有朝令夕改之嫌,令庙堂威严不复。而今,镇护将军愿分户求封丁谧、以全秦汉以降军功封侯之故事,庙堂若顺势许之,则可激励天下士庶为国征伐之心。”

“然而,细究之,此举亦有赦丁谧禁锢之嫌。”

“一如《韩非子》‘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之言。以老臣为例,犬子亦在罢黜禁锢之列,但老臣若想使之入行伍以求军功,不难为也!此中利弊如何取舍,老臣一时无断,不敢乱言有误圣听,还请陛下不罪。”

果然不负忠亮公直之誉啊!

缓过尴尬静静旁听的王肃,默默在心中感慨了句。

无他。

虽然卫臻声称自己一时无断,但在座之人都听出来了,他实则在反驳夏侯惠之请,坚持先前录功定论不可改。

殿内持续了好一阵的死寂。

还没有作言的人,耷眼拈须依旧面色如常,但心中如何作想就不得而知了。

对比之下,太常和洽反而成了最闲逸的人。

最先作建议固然顾虑重重,但也可以不理会后来出现的分歧了啊!

天子曹叡也在沉吟中。

微微蹙起的眉毛,眼角的皱纹被牵动偶尔晃荡下,让众人都以为,他正在对两种截然相反的建议权衡利弊中。

一时无断.

或许,卫臻的托词,放在天子的身上才最适当罢。

然而他们都猜错了,且还错得很离谱。

蹙眉与眼角皱纹在跳动,是曹叡在很辛苦的憋着笑意,卫臻的建议太可他的心意了!

没错,他是有遂夏侯惠请求之意。

但没有相悖的建议、坚持旧意之论,怎么彰显他这个天子的恩德呢?

黄金之所以值钱在于稀少。

同理,恩情之大在于来之不易。

那些被罢黜禁锢之人,若是没有历经多少转折就迎来了重新步入仕途的曙光,他们对此会好好珍惜吗?

更重要的是,对于自己这个赐予曙光的天子,他们心中又能有几分感恩呢?他们的父辈在某些事情上,能支持或让步几分呢?

如果不能戮力同心,想要君臣相得,就只能在相互妥协中诞生。

而前提条件就是确保利益交换时,是对等的。

曹叡不想也不能将将自己的恩情给贱卖了。

“唉!”

终于压下喜意的他,语气感慨的叹了声,再度落在卫臻身上的目光饱含赞许,“老成谋国者,如卫卿是也。”

旋即,目光微移,“刘卿、孙卿?”

他们二人素来共进退,不管是曹叡还是公卿都习惯了,问事时也直接当成一人。

果不其然。

刘孙对视一眼,孙资略微点头,刘放便垂首作答道,“回陛下,臣与中书令皆附太常之议。”

剩下的蒋济与卢毓也不再让天子一一发问便出声了。

蒋济选择附议卫臻,而卢毓则是赞成和洽之言。

为了顾及王肃的感受,天子还特地问了嘴,而王肃选择附和了卫臻之意。

刘孙视作一,陈矫告病缺席,让两种建议持衡。事情最终如何作定论,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天子的一念之间。

所以曹叡又开始努力抑制笑意了。

持衡的僵局,最是符合仲裁者的利益不过了。

原本让众人对既定之事复议,是他做好给丁谧封侯的准备,但卫臻无有私心的公亮作言,让结果变得更完美。

如此,就让事情好好发酵一段时间罢!

反正夏侯惠已然知晓他的心意了,定会再次上疏与诸公力争到底的。

好事多磨。

每多磨一次,期待就多一分。

时间也是最好的催化剂。

每多拖延一日,就能让他的恩情加重一分。

“既无定论,便且暂罢吧。”

静默了片刻,再次压下心中喜意的他,随意寻了个理由搪塞罢了内朝,“岁末诸事繁琐,诸公当悉心任之。”

“唯。”

众人起身恭送圣驾,各自忙碌去。

无有庶务缠身的王肃,出宫归到家中,直接无视了子女与管事的问安,大步走入书房铺纸研墨、提笔作书信。

松烟墨与纸张都是女儿送过来的,书信是给女婿的。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