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静下心来日夜苦读,理解书中含义,并且在行军、理政之时也绝不偷懒懈怠。
这一份品性,已经直追圣贤。
如此车骑谁能不爱,谁敢不敬。
贾诩自问,自己是做不到的,即便可以做到,想要读完所有书又记住学会,也是近乎不可能。
不过,徐臻随着智力增加,“过目不忘”的本领中,可以容纳的学识就越发的多。
记住了之后,可以慢慢理解。
而且,竹简、皮卷上的书写内容本来就不多,不像一本书那么冗长枯燥,看完倒是不会花费太多时间。
主要徐臻每看完一些,思考多了,不需要系统奖励,思绪之能也在慢慢增加。
而且越看得多,增加得越快,甚至逐步要有急思奇想,思绪运转快如闪念。
几人感慨之后,站在了徐臻身后,与他一起看宿卫和楼阁内出来的工匠们将这些书籍搬入楼阁之中。
几柱香时间慢慢的搬运进去,摆放整齐,从一层起,阶梯顺势旋转而上,每走一步都可随处拿书。
且阶梯较高都是木制,随时可坐下观书,等同有桉牍随时可在,每十阶,就有木柜之中摆放笔墨纸砚。
可以书写随笔。
还有在高层的景观别致处,还有古琴、胡笳等乐器,供消遣娱乐,看质地都是古物珍品,收藏得当保存完好,十分雅致。
如此楼阁妙地,对于寒门士子来说简直是天庭仙境,万死求得一观也。
士族儒生,同样没有这等奢靡的闲情雅致,若是能进楼阁一观,自最下层的地志杂书学起,到最高楼层的内政、兵书、孟德新书残本等用兵心得,若是全数学会再出楼阁。
不知其能有多高,只怕必能成就某一州之地,行走天下皆有谋略,若能施展必有功绩。
这地方,当是天梯。
贾诩和诸葛亮逛完了上下楼层,看完了书籍摆放,如此摆在一楼正堂处的那些甲胃就根本不算什么了。
这地方乃是,给读书人之赏赐,进楼阁一观先贤之学,是无上尊贵之地。
丞相若是知晓,只会夸赞而不会怪罪,甚至自己都要亲自来一观。
徐臻还将他写了一半的《孟德新书放在与《孙子兵法之中已得的数篇放在一起,一同作陪的还有《吴子、《六韬。
已经无形之中是拍了一个清脆又恰到好处的马屁了。
“我早该想到!”诸葛亮双眸微颤,满脸兴奋,“师父乃是谋定后动之人。”
“此乃是重学举能,培养后学孩童,令冀州日后为文汇之乡,让有志之士自小可入学有所得,此举应当会惠及万世!”
“办学,重学!此乃是轻士族,举士子之法!师父心思当真一心为民,心系大汉后世,为汉人谋利,孔明敬佩之至。”
诸葛亮并未觉得士族把持是好事。
过去的四百年,士族之人察士人德行,再慢慢推举,以德才兼备为主,重德轻才,本来是选举官吏的稳固之法。
但是到后来士族势大之后,也就逐渐变了味,让百姓子民之中必须依靠名流方可得学,寒门要依靠一方才能有所举荐。
真正天赋异禀者或许家中为农,并没有书籍可学,泯然众人矣。
想到这,诸葛亮不禁脑海中想起徐臻曾经教导他一则“伤仲永”的故事。
缺了个好父亲。
现在师父如此办学,推学于天下,便是杜绝此事,从此立功者之子,可入楼阁求学。
苍天,幸得师父降世,有人于浊世荡清朗,令天下百姓俱得欢颜。
“师父,此楼阁当为旷世之所!”
徐臻顿时抬手,“乱旷,这是我送给昭姬的礼物。”
诸葛亮:“……”
贾诩:“……”
“三思啊师父!!!”
“三思啊车骑!!”
我的娘哟……
你送我好不好!送给我啊!
两人当即头皮发麻,这事传出去名声是真的不要了,如此多的古籍珍藏,居然是博妾室一笑。
这心里再喜欢也不能这样啊,恐怕要传为一段谈资了。
荆州那些儒生本身就在乱骂,这些年不断诋毁你的声名,若是知道这些书籍都锁于楼阁,还不暴跳如雷,气急败坏。
把师父你祖上都骂臭。
……
“什么?!”
蔡昭姬站在楼阁前,一时间哑然失笑,惊喜不已的看着徐臻身后的高大楼宇。
夫君苦心孤诣,暗中谋划,又兴师动众如此,居然是为了送我一座楼阁!
怪不得,这一两年家中的钱财少去了这么多,原来都散给了为人力的流民百姓。
光是这一座藏书楼阁,不知能救下多少流民百姓,让他们得一年的收入。
不至于只靠着田土而活,而且这一座楼阁,可以让多少境内商贾、士族、官宦效彷。
如此又可以救多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