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终究徒有其表,只是表现给世人看的。其人内心常怀傲慢,待人待物皆是如此。”
“虽有拜义帝之名,却又负杀义帝之实。虽与刘邦结交,却又鸿门设宴伏之……”
朱允熥听到这儿有种茅塞顿开之感。
“高师父所言,就是说项羽的谦虚、懂礼,都是装出来给人看的,其本质就是个心口不一之人呗?”
高明宠溺地看了眼朱允熥赞道。
“聪明!”
“为师正是这个意思,你知道了项籍之败,那就引以为戒,切莫做那种徒有其表的虚伪之人。”
“须知待人以诚,才能让别人以诚相待!”
朱允熥听到这话赶忙起身,朝着高明躬身一礼。
虽说他早就行过拜师礼,甚至连头都磕了。但直至这一刻,他才真心佩服眼前这个小老头,感觉这老头确实是个有本事之人。
方孝孺听到高明的“新解”,也有种豁然开朗,拨云见雾之感。
他之前也觉得师父对于史书的解读过于片面了,偏重于对成败的分析,而少了对人性的解读。
今天听了师公的新解,他心里没有丝毫疑惑了。
不是师公不行,是他师父不行啊!
“师公在上,请受徒孙一拜!”
大本堂里的其他皇子、皇孙,听到如此新颖的解读,也感觉收获巨大。
一个个纷纷起身,学着朱允熥和方孝孺的样子,朝着滔滔不绝的老头躬身一礼。
“请受学生一拜!”
高明听着众人的礼拜声,只感觉心潮澎湃,有万丈豪情鼓荡。
这才是教书育人之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确是人生一大乐事也!
不过最让高明感到开心的是朱允熥的态度,他在朱允熥开办的应天府希望小学旁听了多日,对朱允熥的学识有着非常清楚的了解。
虽说此子于经史子集所知不多,但于术数一道已然具备宗师水准。
不管什么知识,只要达到宗师水准,必然会有一股傲气。
朱允熥也是一样,从他不情不愿地拜师,对待他们三人态度上的敷衍就能看得出,他并未真正重视自己等三人,只是出于对齐泰的信任和尊重,这才勉为其难地拜了他们为师。
然而现在则不同,他已经通过自己的学识,获得了此子的真心尊重。
高明想到这儿,心里隐隐得意,继续开口讲道。
“其二,人而不用。”
“项籍麾下从不缺谋士、勇士,然项籍并不重用之,凡事只以个人喜好决断。”
“范增之能都不足以辅左之,天下又有何人能辅左之……”
“因此,观项籍之败要谨记此二点。”
高明此言说完,大本堂内再次响起一片拜谢声。朱允炆也在这群人中间,只是跟众人的赞叹相比,他心中更多的是酸涩。
皇爷爷也太偏心了,给朱允熥聘请了三位如此厉害的师父。却忘了大本堂里的一众皇子皇孙,还连一个厉害的师父都没有呢……
方孝孺在听到高明重新讲解了项羽本纪后,对自家这位师公算是彻底服气了。
他之前的尊重,只是出于对师承的尊重,对高明的学问并没有太深的敬畏。
直至听了高明的讲解,他才意识到自己和师公的差距,真的是不能以道里计啊!
“师公,要不您主讲吧,徒孙在边上旁听。”
高明听到这话有那么一点点的心动,不过这点怦然心动很快就把他给掐灭了。
老朱家的因果太重,还是少沾惹为妙。
宋廉可不就是给老朱家的龙子龙孙上了十几年的课,最后被老朱流放云南,死在了流放的路上。
自己也是一大把年纪了,好好守着有良心的三皇孙就行了,别人家的孩子让别人操心去吧!
“老夫年事已高,恐力有不逮,耽误了皇族子弟的教育,就不倚老卖老了。”
方孝孺听到师公这般说,就知道师公心里有气,不想给皇家任教。
不过这事也不能说师公有错,毕竟师公跟朱家有着深仇大恨,能破例教朱允熥,已经是人品高洁了,哪还敢奢望更多?
“既然师公如此说,那吴王殿下之教就托付给师公了,以后徒孙再不插手。”
高明闻言微微一笑,当仁不让地说道。
“正该如此!”
方孝孺听到这话总算是明白了,敢情刚刚师公和另外两位大儒,之所以有事没事咳嗽一声,就是想警告自己,不让自己染指朱允熥这块璞玉呀!
方孝孺想到这里也有点生气了,他也想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啊,他也很喜欢朱允熥,很想把他培养成大明的贤王呀!
虽然方孝孺心里很恨,但一想到师公的身份,也只能收起这份恨意,朝着几人躬身一礼后继续回去教书。
朱允熥在方孝孺转身离开后,心思立马活泛起来。
既然自己不用方孝孺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