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24章 拒绝韩琦,衣锦还乡  北宋大丈夫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新衣裳。

杨卓雪要忙碌些,作为当家主母,在弄清楚了徐州沈家的人口情况后,她得准备礼物。

和果果的比起来,这边才是正儿经的礼物。

十余年未曾归乡,让沈家兄妹忘却了徐州,也忘却了那些亲戚。

就在一个小雨纷飞的清晨,沈家出发了。

一串马车停在巷子里,不但带着沈家的妇孺,还带着此行的礼物。

果果上了马车,见不动窝,就掀开车帘探头出来,“哥哥,何时走?”

“马上。”

沈安在交代庄老实一些事。

“若是有事情就让人去徐州报信,只是看着元泽那边,左珍估摸着离生产不远了。”

“郎君放心。”

沈安点头,随后车队出发。

一路出城,有一队乡兵近前,他们将随行保护。

……

“也不知彬哥到哪了。”

沈桥最近就喜欢蹲在大门口看着街口,然后念叨着。

老人老了,最想的就是大孙子。

儿子是个经不起风浪的,被骗之后就躺下了。

现在只有孙儿才是他最大的寄托。

几个男子出现在街口,沈桥见了就想进去。

“沈桥!”

那几个男子加快了脚步,齐齐跑过来。

“某的钱呢?”

“沈建欠了某的五十贯,再不还某可告官了!”

“还有某的。”

“……”

一番争执后,沈桥心力憔悴的道:“回头就给,就给。”

“怎么给?”一个男子冷笑道:“你家粮店伙计的工钱都没给,怎么给咱们的钱?沈桥,废话少说,赶紧把家里的东西收拾一下……”

沈桥抬头,“什么意思?”

男子怒道:“卖房子还债!”

“对!”

众人看着沈家的大院,都有些意动。

这是上百年的大宅子,期间修整过,如今看着很有味道。

正所谓庭院深深,许多文人就喜欢这个调调。

比如说顺着进去,青砖石板上青苔点点,抬头,瓦片深深……

此刻一股子幽远的意境就扑面而来。

这就是老宅子的妙处所在,仿佛岁月都被凝固在了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上面。

“徐州的宅子不值钱,不过你家这个卖了,三五百贯总是有的。”

“不卖!”卖什么都不能卖祖屋,这是多年的规矩。

“不卖就等着吃官司!”

众人冷笑而去。

稍后这事儿就捅到了司理院,司理参军陈松有些挠头。

“欠债还钱啊!”

他最后还是派了个小吏去沈家。

小吏回来后绘声绘色的道:“那粮店的伙计正在沈家讨工钱,沈桥去寻了家人的首饰卖了,这才给了工钱。”

“树倒猢狲散呐!”陈松摇摇头,“沈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此事秉公处置了,就算是以后那沈安觉着沈家是亲戚,他也抓不到某的错处。”

“去吧。”

小吏带着两个衙役去了沈家。

这是准备提审。

一路到了城西沈家外面,衙役刚想叫喊,就听街口有人喊道:“好多马车。”

徐州的治所在彭城,彭城里有哪些大佬小吏们都一清二楚,所以听到有许多马车后,小吏摆手,示意众人等等。

大佬的脾气摸不清,有的不喜欢闹腾,你在这边砸门,说不得就得罪了他。

“呀!进来了!”

深秋对于许多人来说就是歇息的时节,闲汉们在四处游荡,见到了一溜马车进来,就觉得找到了乐子。

“是去哪家的?”

“咦!不说话?”

车队缓缓而来,打头的竟然是两名佩刀男子。

两个衙役见了有些懵,就问道:“此事如何?”

小吏低声道:“有佩刀人护送的车队,咱们惹不起,靠边站!”

三人靠着墙壁站好,目光飘忽的观察着车队。

前面一辆马车里有人掀开了车帘,接着一个年轻人跳了下来。他的身体踉跄了一下,然后回身笑道:“大哥,到了。”

“是沈彬!”小吏认识年轻人,他微微摇头,示意那两个衙役别动。

后面来了一骑。

小吏低声道:“此人是谁?”

衙役摇头。

这里是徐州,和汴梁比起来就是乡下地方,衙役们自然不认识贵人。

男子下马,看了小吏和衙役们一眼,说道:“让娘子他们下车。”

“是。”

后面先下来了一个丰腴的女子,那女子神色冷漠,身体站的笔直,只是看了一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