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3章 一座金矿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实验。

为了将那个ps薄膜设计出来,他不得不查阅大量的文献,并且在此基础上构思实验思路。

促使他如此专注的理由,当然是钱的问题。

守着一大块金矿,要是不从上面弄点东西下来,他实在是连觉都睡不安稳。

至于用一座金矿来形容这项技术,一点也不夸张,甚至低估了它的价值。

早在20年前,锂金属做负极就被工业界抛弃了,因为枝晶生长造成的短路问题,让电池变成了燃/烧弹,“炸垮”了一家市值百亿的上市企业。

但是锂金属强大的市场前景,依旧吸引着无数材料学实验室,在这一课题上前赴后继地涌入。

企业层面有ib,甚至为锂空气电池的项目准备了一台超算,分配运算每一颗气体分子进入电池单元的路径,以避免气体堵塞问题……虽然后来发现是个无底洞,被资本家们毫不留情砍掉了。

国家层面比如澳巴马团队里的那位能源部长,拿过9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美籍华人朱棣文先生,曾有一段时间便是锂负极电池的狂热支持者……虽然最后被一群人劝住了。

至于锂电池为何拥有如此令人着迷的魔力,就不得不提到能量密度这个概念。

所谓能量密度,便是单位体积内包含的能量。作为衡量一块电池的性能的最重要指标,提升能量密度一直是业界的追求。

甚至于在华国十三五规划中,便明确做出规划,要在2020年实现动力电池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同步,产能规模保持全球领先。而其中最核心的一道红线,便是要将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到300350h/kg。

目前来看,还在实验室中的锂硫电池,拔得头筹的可能性最大。

但如果锂枝晶的问题得到解决,那些炒得火热的概念全都得靠边站,给锂负极电池让路。

学过化学的都知道,首先一点锂金属负极具有最低的电化学势304,更不要说高达3,861ah/g的比容量。

用锂材料做负极,储能效果理论上甚至可以达到石墨电池的十倍,全方位碾压石墨负极材料的能量密度!

而且最诱人的地方就是,一旦解决了锂枝晶生长问题,甚至不需要对现有的电池进行很大的设计改动,哪怕直接将现有的普遍石墨负极材料替换掉,都能实现电池能量密度的飞跃提升!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