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下课还没五分钟,金大校园的朋友圈便被一堂物理课给刷爆了。
握草,刚才陆神来我们物理课串门儿了。
哪门课?
张中庆的量子力学啊,还能是哪门课。
握草,陆神的物理课?哪个教室???
都几点了,早就下课了!
已经下课了?妈蛋,这些大牛们讲课就不能提前打个预告吗?
大学里混日子的人不少,但真正懂得把握机会的人同样也不少,尤其是在金大这种国内前五的院校,学霸还是相当多的。
对于那些有志在学术上更进一步的物院学子们而言,这种听大牛讲座的机会,自然是能把握住就一定不会错过。
毕竟,这种机会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哪怕听不懂也无所谓,很多时候即便只是听一个思路,也比自己抱着本书一个人慢慢啃有用的多。因为这些东西,往往都是在课堂上和书本上都学不到的……
从教室里出来之后,陆舟径直向数院的方向走去。
他现在唯一想做的事情,便是将自己先前产生的那些灵感记录下来。
事实上,强相互作用的“质量间隙”的证据已经在理论物理实验中得到,并且通过计算机模拟进行了验证。
然而如何从数学理论角度上对其进行解释,至今仍然是个未解之谜。
说白了,对于大多数数学家而言,这是一道复杂的物理题。而对于大多数物理学家而言,这又是一道数学难题。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很可能得建立在同时发现新的数学以及新的物理上。
在面对这个问题时,陆舟也不敢说自己有万的把握。
毕竟严格意义上来讲,理论物理并非他擅长的领域。
在普林斯顿期间,他主要研究的问题基本上都是集中在数学领域。而除了发现750ge的信号之外,他在理论物理领域基本上没有更多的研究成果。
如果是在普林斯顿的话,他会选择向爱德华威滕或者戈达德院长寻求意见,他们都是理论物理学界的专家,对于统一场论都有着颇深的见解。
不过现在的话,他也只能通过邮件和这些学术界的老朋友们交流了。而很多问题,在邮件中都是很难说清楚的。
而国内这边……
说实话,想找个讨论这个问题的人,还真有点困难。
该领域的奠基人之一杨老先生大概很乐于和他讨论这个问题,但近百岁的高龄让陆舟实在不想去为难他了。
尤其是想到阿提亚教授和他那五页关于黎曼猜想的论文,他基本上也对此不抱任何期望。
毕竟年龄这东西对于学者而言,简直就像是诅咒一样……
“只能靠自己了吗?”
在办公椅上坐下,拿起笔的陆舟自言自语了句,伸手在纸上写下了一行文字,用数学的语言对整个问题进行了描述。
证明:对于任意紧致单群g,在r4上存在以g为规范群的有质量的量子杨米尔斯场,并且有质量间隙0
笔尖轻轻在草稿纸上点着,凝视着这张仅写着一行字的白纸,陆舟陷入了沉思。
虽说并没有特别大的把握能解决这个问题,但解决问题的思路他还是有的。
首先,这个庞大的命题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的证明仅凭借数学的方法就能做到。
即,用数学的方法证明杨米尔斯方程组解的存在性或者找到那个通解。
这一部分对于物理学家而言或许没什么用处,毕竟他们已经通过高能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结论,然而对于数学家来说,能够找到这个方程组的通解的意义却非同一般。
就如爱德华威滕曾经说过的那样,如果谁能够完成这项功绩,他和他的功劳都将成为2世纪的数学追赶上20世纪理论物理学的一座里程碑……
当然了,这句话毕竟是某个拿了菲尔茨奖的物理学家说的,陆舟对此持保留观点。在他看来数学有自己的发展轨迹,他从不认为数学需要追赶物理什么。
不过非要在这个话题上较真的话,那就扯远了。
至于第二个部分,就涉及到更核心的内容了。
即,对质量间隙的证明。
如果能够完成这个证明,无论是数学界还是物理学界都将从中受益匪浅,因为这个证明将不但将诞生新的数学方法,更将意味着阐明那些物理学家尚未完理解的自然规则,甚至于在此基础上提出更进一部分的理论。
比如,统一强相互作用与电磁作用……
如果真的做到了,整个物理学界将向着大统一理论迈进一大步。
时间静静地流逝着。
面对着草稿纸上的数学命题陷入了沉思,坐在办公桌前的陆舟捏着圆珠笔,却是除了一连串的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