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是陆总设计师啊,菲尔茨奖和诺贝尔奖两大奖的得主,别说是研究生院的师兄们了,就是和咱们隔着两站路的金师大的学霸们都来蹭课了。”
为了蹭课坐两站地铁,也是挺拼的了。
听到室友这句话,那高个子的男生哭笑不得道:“师范大学的来凑什么热闹啊?她们有数学专业吗?”
“鬼晓得!不过数学专业她们好歹还是有的吧……”
很快,上课铃声响了。
几乎是踩着铃声的尾巴,穿着一身灰色风衣的陆舟夹着课本走进了教室。
似乎是从他年轻帅气的面孔中产生了与其它教授截然不同的新鲜感,在他站上讲台的时候,教室里交头接耳的声音变得愈发的嘈杂,也愈发的兴奋了。
看着前排拿出手机对着自己一顿猛拍的小姐姐,陆舟微微愣了下,随即笑了笑说。
“这位同学,课还没开始,不用这么急着拍照。”
见陆舟看着自己,那个拍照的女生顿时红着脸将手机收起来了。
环视了一眼人头攒动的阶梯教室,暗暗诧异了下居然有这么多人到场,陆舟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
“大家安静吧,准备开始上课了。”
几乎就在他话音落下的瞬间,教室里缓缓安静的下来。
从那一双双看向自己的视线中,陆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学生们对于自己的期待。
为了不辜负这份期待,他并没有让安静下来的学生们等待很久。
翻开了书本的第一页,陆舟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
“数论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你们可能会问研究这些过时的东西有什么意义,在此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没有任何意义。”
“无论是孪生素数猜想还是哥德巴赫猜想,仅仅只是解决素数的排列或者是11的问题,没有任何意义。然而正是这样没有意义的研究,通过对那些有趣问题的反复推敲,我们往往可以从中得到意想不到的宝藏。至于宝藏是什么?它可以是一门有用的数学工具,也可以是新的数学……”
“把书本翻到绪论部分,我会尽量控制语速,从头开始讲起。因为没有,所以得麻烦你们在听讲的时候记点笔记……希望你们能跟上。”
说着,陆舟转身面向了黑板,随手拿起了粉笔,在上面简单地板书了起来。
他用的教材是水木大学的冯可勤教授编写的,作为华罗庚老先生的关门弟子,老先生可以说是见证了华国解析数论学派的兴衰。
当初因为哥德巴赫猜想获得克拉福德奖之后,陆舟在回家过年的途中接到母校的邀请,前往老校区的大礼堂做了一场关于哥德巴赫猜想以及群构法理论的报告会,国内数论领域的大牛基本上都出席了。
在报告会结束之后,老先生征求了他的意见,将群构法的部分内容以及他本人对于数论的理解,编入了正在编写的数论基础新编中。
如今,经过了两年的反复修订,这本教材终于在去年问世。
陆舟在金大的图书馆里找来一本简单地翻了下,觉得这教材内容编的还不错,不但选择了一个适合初学者接受的角度作为切入点,而且由浅入深地对数论中较为核心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于是就拿来用了。
陆舟并不认为仅凭着自己这几堂课,就能让坐在这里的学生们解决什么世界性难题,但他相信,如果能将自己研究一些问题的思路传授给他们,对他们日后的学术生涯总会产生些帮助。
坐在教室后排的一角,唐志伟教授站在讲台上板书的那个人,不由轻声感慨了句。
“时间过得真是快啊。”
坐在他的旁边,手里捧着个保温杯的系主任鲁方平教授笑着说道:“是啊,明年你该七十了吧,打算什么时候退休啊?”
唐教授:“再教个两年吧,还不急。”
鲁主任:“还教个两年?我要是你,有这么个关门弟子,早就退休养老去了。”
老唐摇了摇头:“我没教过他什么。从大二那会儿,这小子就是个相当有主见的人,我给他规划的东西,永远跟不上他进步的脚步。这几年我每次闲下来都会思考这个问题,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但无论怎么想,我也只能得出他是个天才这个结论,而且比一般的天才还要勤奋……或许,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可能另有高人指点他吧。”
看着那挤满的教室,看着那些蹲在过道上记笔记的学生,鲁方平心中有感而发道:“你说咱们金大,会不会也有那么一天,变成国内数学中心?”
听到这句话,老唐笑了笑,看向了站在讲台上的那个年轻人。
“难道不已经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