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79章 五百多页的证明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息一下,把时差给倒过来再来这儿报道吧。”

被陆舟给轰出了办公室,拎着行李箱的韩梦琪,一脸懵逼地站在办公室外的走廊上。

犹豫了一下,她最终还是掏出了手机,翻开通讯录,拨出了一个号码。

电话响了两声便接通了。

那熟悉的声音,很快从那头传了过来。

“梦琪?你已经回来了吗?我正准备和你打电话来着。”

“嗯,我刚刚下的飞机那个,姐,你还是快点来一趟金大这边吧。”

“金大?金大这边怎么了?”

“姐夫他,好像已经两天没睡觉了我有点担心他会扛不住,总之,你如果没有时间过来的话,至少打个电话劝一劝他吧。”

“两天没睡觉?!你现在在他那里吗?我马上过来!”

从办公椅上起身的声音传来,电话很快挂断了。

长出了一口气,韩梦琪将手机塞回了兜里。

回头看了一眼办公室,她在心中默默念了句。

师父,徒弟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可千万不要猝死啊

猝死是不可能猝死的。

才两天没睡觉而已。

如果陆舟没记错的话,自己熬夜最高纪录是连续七天没有睡觉,然后连着睡了两天还是三天才把觉给补了回来。

那会儿好像是在普林斯顿的时候,研究的是哥德巴赫猜想还是方程解的存在性问题,陆舟已经记不太清楚了,毕竟熬夜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

他只记得最厉害的一次,感觉就像是飘在云端上一样,已经分不清自己是在天上还是地下。

不过也正是这种极度专注的感觉,让他彻底突破了瓶颈,升华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虽然他也清楚,当时的自己距离“仙界”,可能也就一步之遥了

“哎,岁月不饶人,我也开始老了啊没二十多岁的时候那么能折腾了。”

吃过饭之后,渐渐感到一丝困意涌上心头的陆舟,从系统空间中提取了一管精力药剂,拧开了瓶盖缓缓咽下。

一缕神似薄荷的清凉,顺着喉咙扩散到了脑前叶,在打了个激灵之后,他很快便感觉到那爬满全身的疲劳就如同潮水一样,从身上彻底褪去了。

重新振作起了精神,陆舟从桌角拿起了那叠论文,翻到了最后几页自己做了标记的位置,打开电脑开始编辑起了邮件。

如果说先前他对中本聪的身份还有些拿不准的话,现在他基本上可以确定,这家伙八成是望月新一本人了。注1

这篇关于猜想证明的论文,分明就是望月新一之前在网上发表的那篇论文的修订版。

因为是未发表的版本,不管是摘要还是标题都没有,陆舟大概看到了二十多页的时候才反应过来,这篇论文有点眼熟,当看到三十多页的时候才基本可以肯定,这就是“远阿贝尔几何”以及那个传说中只有几个人看的懂的“宇宙际理论”。

事实上,望月新一证明猜想的核心思路总结起来很简单,那便是将这个抽象的问题转化成了一个更抽象的椭圆曲线即,一种特殊的二元三次方程。

这个转化过程理解起来其实并不难,只需要将每一个“方程”同一条图像与x轴相交于、b和原点的椭圆曲线联系起来。而经过了这种变换之后,证明猜想就等价于证明这条构造出来的椭圆曲线的两个量值之间,具备一定的不等关系。

这种将代数问题转化成几何问题的操作,能够让它从单纯的数论问题,变成与几何、微积分和其他领域关联的复核问题,从而让更多的数学工具能够被运用到问题的求解中。

单从这条证明思路来讲,这一套操作其实是非常经典的,当年怀尔斯也正是用了类似的方法,才证明了费马大定理最核心的部分。

然而遗憾的是,虽然证明的思路可圈可点,但当这条思路转化成了一篇长达五百多页的论文之后,一切都变得不那么友好了。

不少人甚至评价,想要完全理解“远阿贝尔几何”以及“宇宙际理论”到底在讲什么东西,恐怕比解决猜想本身还要困难。

著名数论学家卡里加利教授甚至直截了当地表示,这是一场“彻底的灾难”。

在陆舟的印象中,大概是几年前的时候,舒尔茨和他的搭档曾经去过一趟京,与望月新一就该问题当面展开了讨论,但最后的结果却变成一场双方各执一词的争论。

舒尔茨吐槽其站在了一条永远没有尽头的埃舍尔阶梯上,而望月新一则坚称其“根本什么都不懂”以及“连基本的定义都搞错了”。

至于陆舟

他的看法和舒尔茨是一样的。

论文我已经看过了。

虽然和之前的版本相比经过了一定的修改,但在我看来仍然存在较大的漏洞。尤其是推论312的部分,想弄清楚集合的体积量之间的关系,至少必须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