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9章 红星研究学会  大国重工:崛起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对于这样的分工,钟成是很费了一番心思,征求了各方的意见才做出的最终决定。

红星公司不是私营企业,钟成也不是私人老板,可以凭着喜好来任命高层领导。

管理在大多数时候其实就是一种妥协!

在越大的单位中越明显!

在尽量满足各方需求的情况下,找出一种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人事、财务和安保这三块的重要性很矛盾,对于小公司来说是可有可无的部门,财务甚至可以委托专门的财务公司打理。

但对大公司却是无比重要,自然就交给钟成自己来掌管了。

红星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是非常复杂的,钟成为李长风配上了程志东,交给他两人管理。

二人都是红星公司的“老人”,在配合上没有问题,且二人对工业大生产大工程管理都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钟成把这一块交给二人,也是寄予了厚望。

政工、纪检不用钟成考虑,从上级部门的任命就可以看出,非陈朋莫属。

陈朋这人,钟成虽然接触不多,但看得出来是一个对自己对别人都要求严格的人,在原北重集团就有“白面包公”的美称。

林汉生和郑义伦都是“老实本份人”,也都是搞技术出身的,让他们分管技术和质量、采购和后勤,钟成很放心。

让邵卫民分管营销,钟成是考虑再三才决定的。

邵卫民形象好、口才好也很有市场头脑,让他分管营销,也算是填补红星公司的短板。

而且他要分管营销,必然会分散他对西海工程的精力,让西海工程更加平稳而不冒进的推进。

钟成是把机会给了邵卫民,如果他再把握不住,那等待他的可能就是去分管工会活动了。

李长风宣布完高层领导的任命后,就是各位新上任的高层领导进行自我介绍和对未来分管工作的规划。

果然在钟成前面的示范下,大家都三言两语就完成了讲话。

虽然这些内容肯定会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发出来,但参会人员还是认真做了笔记。

这里面的东西太多了,值得他们慢慢研究!

至于钟成说的允许他们提出反对意见,所有人都直接无视了。

接着就是李长风汇报去年公司的经营情况。

以前都是万总负责,现在钟成把这项例行工作交给了李长风。

20年红星重工集团再次实现了营业总收入的惊人增涨,从19年的11万亿增涨到了20年的16万亿。

虽然只有45的增长率,远低于前几年的水平,但现在红星公司的营业总收入的基数太高了。

16万亿的营业总收入已经接近东瀛国的了,在世界各国的排名中能排在第五位。

这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国家甚至是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整个国家的水平。

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世界上很多权威统计机构、咨询机构、经济研究机构已经把这一现象列为了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甚至有的国家成立了“红星研究学会”,专门研究红星公司是如何取得如此惊人的业绩,这样的超巨型公司会带给人类社会什么样的影响。

这股风潮传到国内后,就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鼓吹加强对红星公司的监管。

甚至有人提出建议,这样的公司应该发行股票上市,让全体国民享受红星公司利润增涨带来的红利。

这些舆论甚嚣尘上之下,钟成甚至认为上级部门成立红星公司董事局就可能是受到了舆论的影响。

去年红星公司营业总收入的增涨主要是源于核聚变发电机公司和电动轿车公司产值的迅猛发展。

核聚变发动机公司去年全年生产销售1856台燧皇核聚变发电机组,实现营业收入59万亿,占了红星公司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一举跃居集团第一名。

电动轿车公司去年全年生产销售177万台辆逐日飞车,实现营业收入46万亿,位居集团第二名。

而原排在第一名的动力电池公司落到了第三名,全年生产销售2238万组各型夸父动力电池,营业收入179万亿。

这三个分公司的营业收入就占去了红星公司总收入的768,成为集团的三架马车。

排在后面七位的分别是光芯制造公司、伏羲光脑公司、战机制造公司、重型机床制造公司、重型机械公司、微特电机公司、民用飞机制造公司。

光芯制造公司、伏羲光脑公司的营业收入超过了战机制造公司,而重组后的重型机床制造公司也超过了重型机械公司。

去年刚投产的民用飞机制造公司也以营业收入2000多亿进入了前十。

但明年机器人制造公司和民用飞机制造公司肯定会异军突起。

特别是机器人制造公司,如果年产300万具智能机器人的目标能够达成,最少也能进入前三。

而红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