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的淮西勋贵杀得杀,贬得贬,整整三年,楚王党都没能恢复元气,这让楚王党的声势小了许多!
远不及太子那般支持的人数众多。
李寻欢见殿中渐有嘈杂之声,立刻朗声开口道,“肃静!”
都察院的御史,有整肃朝仪之责。
李寻欢开口间还带着一分醇厚的内力,让偏殿内为之一静。
看到这一幕的周帝突然觉得,以后这个监察御史最后就是能会武功,平日里若是这种情况,监察御史必然要连喊数声,众臣才会安静。
但是李寻欢喊着内力的一声就够了!
就在周帝胡思乱想之际,偏殿之中的形势也已经分明了。
有近六成人,支持太子。
一直未曾表态的都察院正,右都御史程青松站了出来。
大周一朝,以右为尊,程青松便是监察系统的一把手。
“陛下,老臣以为,周明生本已是罪大恶极!如今虽然因为一些原因,难以定罪,但是当斩之,以正国法!”
程青松话中明着在告诉周帝,自己对于李守一案的态度。
我知道,陛下心有顾念,所以没有重审李守一案,但不代表我认可李守一案的结果,现在既然涉及到了元凶首恶!那么周明生就应当处斩。
程青松知道天子的难处,也理解天子的难处,但不代表他认可天子的做法。
而另一边,于延益也站了出来,他是兵部尚书,对于刑侦之道不甚了解。
他是直臣,没有程青松的顾虑,直言道,
“陛下,李守一案原本便是证据充足,卫大人说得虽然有道理,但不是搁置李守一案的原因。李守一案可以暂且封存,继续调查,但是周明生当斩!光天化日,对抗执法,灭口证人,此风不可助长!”
杨清源将天机弩的线索交给于延益,虽然目前还有查到确凿的证据,但是于延益知道此事和太子决计脱不了干系。
以程青松和于延益的地位,自然是不惧卫东来的,更是敢直谏周帝。
武英殿大学士和一位地位权势等同于大学士的都察院正旗帜鲜明地支持杨清源,让众人在羡慕之人,也感到事情的扑朔迷离。
但很快事件就上升到了众人未曾估计的高度。
建极殿大学士李宏毅直接站了出来。
“程大人和于大人此言谬矣!李守一案,正如卫大人所说!证据不足,到现在为止依旧没有人亲眼见到周明生杀人,也没有人看见周明生毁尸灭迹,更没有能直接证明周明生罪行的证据,单以推断如何定案?!”
“臣附议!”文华殿大学士长孙辅机也站了出来。
他也是刑律高手,但给人的形象一直是笑眯眯、胖乎乎的,就如佛门的未来弥勒佛一般。
但是实际上,此人的政治手段丝毫不逊色于李宏毅、于延益,甚至还在钱牧谦之上。
“陛下,大周依法治国!办案自然应当要按照大周律来,若是因为周明生是皇亲,就轻判或者重判,都是一种不公!”
说完长孙辅机还看了杨清源一眼。
“杨少卿以为呢?!”
杨清源没有说话,单以法理的角度而言,这句话是没错的。
既然大周律规定了,就该遵守!
如果不满意,你可以改大周律,而不是无视大周律去做你想做的事!
这就是分析法学派的观点之一。
长孙辅机的出现,让殿内的对抗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两名阁殿大学士对抗一个大学士和一个都察院正。
这四人已经目前朝中文臣序列的最高级别四人,这四人一旦对抗,便是朝野动荡!
周帝也不得不慎重处理此事。
“既然大家意见难以统一,那就廷议吧!”
大周朝制,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天子必诏令廷臣会议,以共相计议,衡量至当,然后报请天子,取旨定夺,其有关政事得失利弊之研商者,谓之廷议。
一般用廷议的只有立君立储、迁都、郊祀、典礼、宗藩、漕运边事等等重大的政务会用到廷议。
但是为了解决现在的困境,周帝决定用廷议。
廷议一般由阁殿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都察院都御史、佥都御史、六科给事中、通政使、大理卿及掌道御史参与。
今日偏殿之中,也基本就是这些人,多了都察院的监察御史,以及六部郎中,通政司左右通政,基本都是四品以上或者握有实权的官吏,算是一次常委扩大会议。
东阁大学士孔勤礼,虽然大学士之名,但天子亲旨,研学教学不得参政。
文渊阁大学士钱牧谦,因为母亲病重,告假返乡。
其余人员基本都在。
这次廷议由周帝亲自主持。
“诸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