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导致了他们只是知道出书很难,同时也明白只有有文化的人才可以出书,而出的什么书,怎么出书他们全然不知。
他们常会说一句,如果你是文化人,那么写点东西。
因为驹子的父母常说他们喜欢写点东西。
自然而然,写点东西就等于是出书,也就等于是有文化人。
因为文化人,就必须写点东西,才能叫做文化人。
老孙并不知道驹子会写什么,也不知道驹子该写什么,他只是知道每逢大事,文化人都会写点东西。
于是,他对着陈继安就说要写点东西。
不过也是老孙的这番话,让陈继安想起了一些事情。
所以如果后世真正追诉起文学大爆炸的起源时,真正的导火索应该是老孙。
“这个问题不大,钱不是个问题。”陈继安摇摇头。
老孙笑了:“也对,钱不是问题。”
陈继安点点头。
那辆出版社的车子已经在他面前来来回回走了好几遍了。
整个镇子的人都认识驹子的父母和驹子。
很多人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跑过来寻求帮助。
而这家人有个很好的习惯,就是来者不拒。
终于,那辆车子下定决心,停在了饼摊子前面。
出版社的头头从车子上,动作僵硬的走了下来。
“驹子,饭吃了吗?”
“这不是来了吗?”孙老板嘿嘿一笑,然后在出版社头头疑惑的视线当中,回到了火炉旁边开始重复他贴饼的动作。
“我想要写点东西。”陈继安站起身子,和刘华握了握手:“不要你稿费,同时自费出版。”
刘华其实也是想要和陈继安商量下个月的房租能不能耽搁一段时间。
对了,出版社的房子也是租的驹子家的。
“没有问题,就等着驹子你动笔呢!”
“还有,我有一个朋友,她没有工作了,所以能不能……”
“你说巧不巧,出版社正好缺个人。”
老孙的笑容在炉火的映照下,变得异常的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