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边烟酒店门口,几个路人直直地站着,目不转睛地盯着店内的电视机。
“……改革开放已走过21个年头。这21年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最旺盛,国力增长最快的时期。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
穿过北山街道,左拐再骑行五分钟,就能到北山中学。
“还有十分钟就能到学校咯,累屁我了。”吴玉华叫喊着,腾出一只手抹了抹额头的汗。
脸上彷佛缀满经历了人生莫大的苦难一般,精神头全无。
而冯天明则喜欢上这样骑着自行车短途出行的方式,沿途可以随时欣赏到不一样的宜人风景,一路还会遇到很多有趣的事。
“喂喂喂……你看前面,快看前面。”
吴玉华小声招呼着。
冯天明瞅了瞅他,朝他努嘴的地方望过去。
前方不远处,北山乡政府宿舍门口。
一个戴着墨镜的中年女人,在一辆轿车旁,正在跟班上同学李程雪交待着什么。
“骑慢点,骑慢点。”
吴玉华小声指挥着。
“那戴墨镜的女人就是你们班长她妈,据说是区教委副主任。”
墨镜女一身黑色长衫裙,显得身材修长;齐脖短发,一侧头发随意撩至耳后,飒爽干练。
李程雪在那里频频点头应着,时不时看看腕上的手表,百无聊赖的左右张望,显得有些不耐烦。
终于,墨镜女坐进车里发动了车,车穿过辅路,从他们面前拐弯上了北山街道,留下一团尾气后,疾速向前驶去。
当黄昏遇见秋日,当李程雪看见冯天明,眼睛宛如一汪宁静的湖水。
秋日夕阳里,她将自己留在了原地,静静站在那里看着。
那个男生像一阵微风,从自己身前缓缓掠过,就像逝去的秋日夕阳,留下感染人的余晖。
北山高中属于半寄宿式学校,一些学生不堪忍受学校宿舍的简陋,便借租在附近当地人家中,随着借租群体增加,有的人家干脆开展了吃住一条龙助学服务,当然,这种服务费用肯定要高于寄宿在学校的。
吴玉华便是借租大军中的一员。
学校门口,二人分路而行。
进校第一件事,冯天明便赶着去食堂,需要把大米先过完秤才能换成饭票。
因为借租大军数量的增多,食堂工作人员就相对减少了。
此时,食堂已是开饭时间,仅留下的三位食堂大妈,一个负责教师,一个负责学生,另一个则在择菜。
这个时候要去称米换票,工作人员会有一万个理由推到明天,旁人也不会责怪。
换作往日的冯天明,他也会默默低头返回,明日再来。
此时,他更多地想着,既然来了,就争取一下。
“您好,大妈,能帮我称下米吗?正好赶上没饭票了。”
“没看忙着吗?怎么这么没眼色呢?”
“宿舍地上有渗水,米吸了水倒进米仓会发霉的,您还是帮我称了吧。”
“谁叫你玩忘了不早来,再说了米湿了是你没保管好,不关我的事!”
“我也是刚到学校,一进校门就来食堂了,不信您看,自行车还在外面呢。”
冯天明连忙转身,用手指了指外面。
对方无动于衷,头未抬一下。
“张师傅,帮他称一下米吧,他是我班的学生。”
冯天明回头,班主任方老师,正拿着饭盒走过来。
“一个个都像你这样,那我不要做事了!”
食堂大妈将手头的青菜,往盆里一扔,嘴里嚷嚷着。
“下次早点来!在这等着!”
“给您添麻烦了,下次一定。”
冯天明连忙点头应着。
“我觉得食堂的饭菜,至少卫生是有保证的,冯天明,对吧。”
“方老师,其实我只想节省一些。”
方红点了点头,心里很是欣慰。
微笑着转身,快步向教师用餐区走去。
夏季晚自习开始时间六点半,九点半结束,课间休息一刻钟。
冯天明洗完了澡将衣服一并洗完并晾好,这是他养成的习惯,整洁有序。
当他坐在座位上开始第一道题目时,自习铃声也恰好响起。
铃声停止的前一刻,一个女生脚步匆忙地走进教室。
“嘿……李程雪,你怎么来上晚自习了!”
埋头学习的同学们被那个叫声牵引着,目光齐聚在那个被提及到名字的座位上。
麻花辫不见了。
灯光下,轻纱一样的黑发披散在肩上,遮盖了往日白皙的脖子。
李程雪对招呼她的同桌微笑着,一手抱着怀中的书本,一手从抽屉里拿出一块抹布,擦净了课桌凳……
那个年代的晚自习课堂,除了看书、讨论习题,同样也有睡觉、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