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章 华州访仙师  五代第一太祖爷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柴荣本以为第三次南征会像上一次那样面临唐军顽强抵抗的局面。

没想到显德五年二月发生一件事,让第三次南征进展得到极大推进。

唐军庐州守将郭廷谓,献故东关归降。

周军兵不血刃夺下庐州,大军进入和州地界。

柴荣在庐江召见郭廷谓,任命他继续担任庐州防御使,麾下兵马只换旗号不变编制。

一番询问才得知,郭廷谓投降和不久前,江宁朝廷发生的动荡有关。

郭廷谓之前一直在虔州江西赣州领军,防备南汉势力,受到宋齐丘陈觉等人举荐,才调往江北加入到淮南战事。

如今受李景遂遇害一桉影响,宋齐丘被圈禁青阳,陈觉等人被赐死,太子李弘冀面临废黜局面,所谓的太子党已经不复存在。

失去朝堂支持,郭廷谓担心自己回到江宁,仍然逃不过宋齐丘余党的罪名,最终还是会落得个身败名裂的惨澹下场。

与其如此,不如早早归降。

至于郭廷谓留在江宁的幼子,却是顾不上了。

郭廷谓投降,淮南西线战场,只剩林仁肇一支唐军在舒州苦苦支撑。

柴荣当即命张永德领军从庐江出发进入舒州,绕道走霍山口南面,与李重进夹击驻扎在霍山口的林仁肇部。

林仁肇审时度势,知道失去庐州方向的策应,自己在舒州也是独木难支,果断率军退至望江县,随时准备渡江南返。

东线,朱秀再度纠合赵匡胤部、韩令坤部、王审琦部、司超部,准备从瓜州、白沙、江阴三大渡口同时发动渡江大战,从三面进逼江宁。

李璟知道江北战局再无转圜余地,淮南地域绝大部分都已经事实上落入周军掌控,召集众臣简单商议,决定第三次议和。

三月初,齐王李景达作为李璟的全权特使,抵达除州觐见柴荣,献上请降书。

这一次,李璟拿出十足诚意。

先是让宰相冯延己献上银、钱、茶、酒、帛、粮共计百余万犒劳大周军队,而后李景达跪在柴荣面前,献上淮南十四州、六十县的图册、人丁籍账,愿以淮南之地献给大周。

请降书上写明,李璟自愿去除帝号,改成南唐国主,奉大周为正朔,改用大周年号,每年纳贡钱物三十万贯。

为表诚意,李璟还把郭廷谓留在江宁的幼子,一并送到除州。

李璟给出的条件,可算是诚意十足。

江南经受三年战火折磨,实在是疲惫不堪,李璟知道再打下去,首先崩溃的就是江宁朝廷。

李璟唯一的底线,就是保住南唐国号。

柴荣看过后,当着南唐使团的面,和朱秀、张永德、李重进、向训、赵匡胤、韩令坤、王彦超、司超、曹翰等主要将帅商量,爽快同意。

柴荣命淮南节度使向训代表朝廷在请降书上签字用印,朱秀又代表大周皇帝,和代表李璟的宰相冯延己签订国书,双方约定以长江为界,休兵言和,和睦共处。

至此,历时三年多的淮南战事以大周完胜宣告结束。

淮南十四州六十县纳入大周版图,初步估算增添人口八百至一千万。

南唐君臣不知道的是,有两项关乎江南生死的大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

一是重新疏通汴河开封至盱眙段,一旦完工,开封舟楫可直达淮河。

二是在古邗沟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扩建,扩大连同淮河、长江的水道,等到建成,淮河战船可顺水南下,直抵长江。

这两项大工程可以把中原和淮南地区紧密相连,对于发展经济、巩固淮南统治、加强军备意义重大。

李璟很快就会发现,大周早已把灭亡的绳索套在他们的脖子上,三征淮南只是进一步收紧绳索。

等到这两项大工程完工,淮北、中原,甚至河北的兵马都能在最短时间内出现在长江江面之上。

这条绳索一旦系上,就再也难以挣脱,只会让江宁朝廷越来越喘不上气。

等到下一次周军渡江,等待他们的只有一个下场。

五月,在基本厘清淮南钱粮赋税等等关键问题后,柴荣准备起驾返京。

同时,他又对淮南各州的主政官员进行调整。

李重进接任淮南节度使,加同平章事,充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晋爵楚国公。

李重进坐镇扬州,接替向训成为淮南最高军政官,负责稳固地区治理,清剿三年大战滋生出的匪患。

张永德仍然担任殿前都点检,加检校太尉,领镇宁军节度使,改封吴国公,其妻加晋国长公主。

朱秀升为殿前副都点检,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加检校太傅,领天平军节度使,晋爵赵国公,其妻符金环封赵国夫人。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