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朝野上下反响热烈,军心民意对朝廷的支持达到新高度。
柴荣也乐见其成,允许朱秀放手去做。
刚好朱秀可以借助中书舍人的职务便利,协调各部使司,出一期最新的朝廷邸报,专门刊载这篇文章,再好好宣传一下河东战果,叫各地藩镇州县都能知道,大周在河东如何显威。
像是契丹大军集结,兵临猩口威胁太原,逼迫周军撤军,周军在太原城下受困于大雨,粮草不济,还生出劫掠邻近百姓的丑事,自然是轻描澹写用春秋笔法带过。
总结下来就是,大周之所以没能灭亡北汉,一是天时不利,补给受阻,二是河东凋敝百姓疾苦,天子怜惜,不忍心再让百姓受战乱之苦,最终下诏撤军。
这场以刘崇和契丹人勾结主动挑起的大战,最终以周军辉煌大胜退兵而告终。
师出有名,战无不胜,斩首敌方两员大将,叫进犯之敌仓惶逃回。
特别是斩杀契丹政事令耶律敌禄,更让百姓觉得出了口恶气。
当年耶律德光南下灭晋,在河北中原造的孽,百姓们都还记得清楚。
这种刻到骨子里的深仇大恨,恐怕是难以忘怀的。
柴荣笑道:“朕看过你的文章,越发觉得朝廷应该对将来的进取路线有统一认识。
朕想,广泛征集朝野意见,就当朕亲自出题,来考考我大周的官员们,对于天下大势有什么看法。”
朱秀道:“陛下的意思是,让众臣建言献策,各抒己见?”
“不错!”柴荣兴致勃勃,“一统天下是朕的事,也是大周百官的事,大丈夫身在乱世,当以此为责!”
朱秀笑道:“陛下豪情万丈,我大周经过河东会战,凝聚众心,不管是军中还是百姓,都对大周统一天下抱有期待,真是民心军心可用之时!
不知,陛下对于这篇献策文章,可有具体名目?”
柴荣略作思索,笑道:“就写两篇,一篇叫《为君难为臣不易论,一篇叫《平边策!”
“哦?”朱秀诧异一愣,旋即忍不住抚掌而笑:
“此命题宏大却又不失核心思想,容易思考下笔,想写好却不简单!对于百官而言,这可是一次难以轻松应对的考验!”
柴荣期待满满地道:“朕就是要考教考教我大周的官员们,看看其中有多少腐朽庸碌之人,又有多少可堪拔擢的良材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