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将严氏这种以宗族、乡里关系而组成的武装集团称之为“宗贼”,江东士人有时也将聚众自保的汉人势力称为“山越”,唯有曹操对治下豪强宽松些。
实际上,这是典型的偏见,凡遇乱世,大家族基本都是如此,或是散尽家财、举义兵,或是啸聚乡里、割据一方,或是受招安……各人选择不同,风评也大相径庭。
一开始参与讨伐黄巾、讨伐董卓的称为举义讨逆,如曹操、孙坚。
打起旗号占山为王自立门户的,称为贼、盗、匪,如白虎山严虎、巢湖郑宝。
没打旗号只是聚拢点人的,称为阴结少年,如曹仁、鲁肃。
亦有趁乱占据州郡,坐观天下形势者,如李通、臧霸。
乱世之中,各人选择不外如是,身份的转变也只在一瞬之间,若是一朝得遇明主,封妻荫子不在话下。
坦诚讲,严虎是没有逐鹿天下的野心的,但是历史上孙策对江东士族、豪族的血腥镇压令他不得不奋起反抗。
孙策可是将孙坚“升堂见妻”的挚友满门尽诛,何况是严虎呢?
以他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道性格,严虎纵然是真心实意投降也绝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至少部曲会被剥夺。
乱世之中,没了部曲不就等于任人宰割。
换言之,严虎一开始就没有退路。
但是话说回来,想要硬悍孙策不是有兵就行,得有良将、良谋。
一想到孙策身边的程普、黄盖、韩当、祖茂、朱治、吕范、孙河、宋谦、徐琨、弘咨……一大波名将良臣,严虎就觉得头皮发麻。
这阵容,即使曹操、刘备见了也会患上头风痛。
要知道,这还是在创业阶段,此时刘备身边也只有关羽、张飞、赵云、田豫、士仁五员将领,纵然是跻身诸侯的公孙瓒,陶恭祖也拿不出这种历史级别的阵容,就更别提严虎了。
严虎麾下有健将二人,亲弟弟严舆以及族弟严圭。
二人都是熹平三年(174)生人,均有些勇力。
当然了,万军从中取上将首级的本领肯定是没有,只是胜过常人罢了。
严舆自不必多说,玩过光荣游戏的读者都清楚,武力值不上不下,大致与于禁、廖化相仿。
严圭字伯玉,是严虎的族兄,血缘关系不远不近,徘徊在五服的边缘,其人也算不凡,善弓马,膂力过人,严虎依稀记得《三国志》中有这么一号人物,至于具体事迹已经想不起来了。
尽管穿越之前的严虎拜读过《三国志》,但是想要记住数以千计的无传人物显然是不可能的。
不过这并不重要,江东,最不缺的就是英才。
眼下该考虑的是如何谋取一郡作为立身之地。
“也不知二弟消息探听的如何了?”严虎依稀记得,如今距离刘繇受任扬州刺史不远了,这也是当下唯一可以拒袁术之人,其余人等,不是势单力孤就是名分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