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满满,别看浩国养殖场名义上圈地千米,实际上整个养殖场的硬化围墙只有周边不到二百一十米的直径长度。
中心围墙外面,更多的是村民用泥土混合竹子制成的象征围墙。要不然,熊浩也不会跟红湾村支书刘大勇商谈接下来的水泥购买方案。
马建军在熊浩解释下对养殖场有了一定的了解,心中对熊浩的佩服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熊浩不知道马建军脑子里的佩服。
外墙千米,那是因为支书马德福想让全村有肉吃喊来了太多的人,几乎将整个清湾村成年人都弄了过来。
而近千的成年人过来,熊浩要不弄一个象征性的围墙这也太说不过去。
重要的是通过堆砌养殖场的千米围墙,让清湾村众人都已经明白芦苇滩这周边千米的使用权归他熊浩所有。
这在土地没有被详细管控的1977年,芦苇滩这块地就相当于是熊浩的私人领地。
等明年的集体土地分发政策下来,熊浩甚至可以名正言顺的拿到这一千米的土地使用证。
“哥,这雨要是继续下去,咱们的煤球怕是不够用了。”
熊娟的话语将熊浩拉回现实,马建国在一旁插话道:“积水太深,我怕是没有办法进入县里买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