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张果因准备妥当,带着两个杀猪匠走到双龙观。
双龙观的位置十分显目,沿着河水往下走半公里,紧靠着山崖那面,便矗立着一个道观,远看破败不堪,如同村长所说,只剩下个主殿,到处都是断壁残垣,杂草也比其他的地方生得猛。
张果因走到门口,往里面望了眼,依稀可见里面三丈高的道清祖师像,桌案腐朽,爬满了大大小小的绿藤和苔藓,他捡起地面上一块灰砖,很重很沉,一面刻着的是麒麟,另一面没有图案,看起形状,他猜测是一块浮雕砖块,专门放在梁顶间做修饰用。
三人走进才发现,主殿大门朱红色包浆脱落,露出里面的铜锈,门是歪斜的,底部固定的脚扣断裂,所以才能透过缝隙看见里面的场景,其实大门本身是锁住的,而且铜锁被浇上了铁汁,完全是封死的。
张果因用手抹了下大门,放在眼前观察,突然想到普通的木制大门是不可能有这样的铜锈,而很有可能,这两扇大门是用青铜做成的,而且看上面的纹路,起码有上千年的历史。
很明显这两扇大门并不是属于双龙观,因为就算是鼎盛的道观都会用铁木来做大门,用青铜做大门的,除了先秦时代的王公贵族,其他各朝各代都很少用,甚至他想到一点,如此有年份的青铜大门最有可能出自先秦大墓,很可能当时建造这座道观的人,挖了一个大墓,然后用人家坟墓的大门取来安置在主殿上。
这到底是古人的恶作剧,还是别有用心呢?
信息量太少,张果因猜不透,而那个身宽体胖的杀猪匠却捂住嘴鼻,皱着眉说道:“你们闻到没有,一股霉味,跟饭菜发霉的味道不同,像是……”
另一个杀猪匠动动鼻子,也皱眉道:“的确有霉味,跟义庄的味道很相似,我去过很多次,这味道不会错,莫非这里有腐烂的尸体?这是尸臭?”
说话间,两人的右手已经握在了腰间的杀猪刀上。
张果因却没有两人那么紧张,他仔细闻了闻,确定是从主殿里传出来的,接着又闭眼感受了番,眼睛一亮,似乎有了不一样的发现。
“不用太紧张,这不是你们说的尸臭,这味道里掺杂着一味中药草,闻久就会出现轻度幻觉,用块布捂住口鼻足以,只是没想到在这里居然看见这个东西。”
两位杀猪匠照着张果因说的做了,又问怎么了。
张果因没有回答,只是带着两人在外围饶了一圈,朝窗柩和大门贴了几道封印符篆,后又问两位杀猪匠知不知道这双龙观更多的消息,两人摇摇头说不知道。
张果因看着斑驳的大门叹道:“这的确是个道观,但却非正统道门,此道门消失在世间很久,没想到今日却让我遇见了,若非这是天意,让我这个正统传承人去除道门邪气,正本清源!!”
说完,张果因让两位杀猪匠用斧头砍掉锁扣,试图打开这道铜门,他便在一边讲述关于他口中那个邪道的事情:
从道教的起源来看,现传的道家主要由三个门派构成,分别是正一道,全真道,妙真道。其中另一只道派,在南朝齐、梁被陶弘景创立,因为茅山筑馆修道,尊三茅真君为祖师,所以称为茅山派,世代聚在茅山地界,逐渐自成一派。
后来茅山派多方演变,在北宋时期形成三山符篆,元代后正式归入正一道,总体来说,也算是正一道的下属分支,茅山派代代相传,其茅山大印和七星宝剑成为掌门信物,也只有拥有这两样东西,才能证明你是茅山正统继承人。
但随着明清动乱和晚清变故,茅山正统逢遭变故,而民间那些崇拜茅山派的能人异士也相继成立了自己的“茅山派”。在茅山周边地区,其南部发展出一支巫门,自称为“卯山”,他们信奉太上老君,多使用一些邪术,比如“断子绝孙”“美女脱衣”以及取尸炼油,养小鬼等,不受世人所接受。
同时在两广、浙江以及福建地区,中原造反专业户白莲教,见道家这套理论在民间如此有市场,便演化出了诸多的道家小门派,统称为“青莲道家”,不过在清朝中后期政局稳定后,他们便很少做政治斗争,将重心放在收罗教众,谋取钱财和权势上。
青莲道家深谙变化之道,他们会用各种武功和道具来创造出让人无法理解的神迹,该门历史上曾经有天资聪颖的道士使用过“奇门遁甲”,后来逐渐演变为符咒、降头法术,这门派很多法术类似外国的魔术,但是的确对鬼神有点效果,在古代民间很受尊崇。
在道家宋元之后的历史上,正宗道家发生诸多变化,其他邪门歪道反而大为兴盛,除此之外,几乎中国每个省区都有那么几个自成一派的道家势力,所以现在考究起来十分复杂。
看重传承的人自然只认信物不认人,但民间百姓大多还是看人的,你没有本事,就算是再正宗也不会理会你。对张果因来说,其他门派的兴衰他懒得关心,只要他手持七星宝剑好和茅山金印,他就是正宗的茅山派掌印。
但是他现在已经不想再讲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