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笑道:“姜俊的行为让我想起我父亲说的一句话了。他说古代人和现代人在‘署名权’上正好相反。古人是把自己的作品署上别人的名字;现代人是把别人的作品署上自己的名字。现在姜俊这个作法,还颇有古风呢!”
说到这,众人哄堂大笑。
在众人的笑声当中,姜俊似乎想明白一些缘由。
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是在他贬官的时期写的。
而苏轼之所以会贬官,和新党、旧党之争有直接的关系。
新旧党争的出现,是因为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是宋朝积贫积弱。
而这个世界里的宋朝,就没积贫积弱!所以这么一路推导下去,这个世界里的苏轼也没遭遇贬官。
写一首词,往往要天时地利人和兼备,倘若有一点不具备,写出来的就不是原来的词了。
而苏轼既然没有贬官,那在“丙辰中秋”那年,身在不同的地方,心有不同的心境,自然也就不会写出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了。
想到这里,姜俊不禁感慨,自己在无意之间,得到了这首词的冠名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