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爷子家里出来,在学校门口遇到找来的小江。
身为弟弟,小江一直活在大哥的阴影中。
不仅在家里,常常被父母拿来跟大哥比;而且在学校里,老师也常提起大哥的名字。
所以在面对大哥时,小江没来由地,气势就先弱了三分。
尤其是今天偷摸着出去掏龙虾,把小妹一人丢家里,又赶上打雷下雨,结果还没大哥逮个正着……
这账还没算呢。
眼瞅着小江低着头,吴岩随手把奶奶给的熟鸡蛋递给他。
小江意外地直瞪眼,“是给我的吗?”
“不给你,还能有谁?”
小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过来,三下五除二地剥了壳,一口塞进嘴里。
然后就听吴岩问道:“现在贩子收龙虾多少钱一斤?”
小江条件反射地回道:“一毛钱一斤!”
说完,才觉得心虚、后悔。
这不等于不打自招么?
可惜,覆水难收。
出乎意料的是,大哥并没抓住这点说事,反而因此露出思忖之意。
和后世火爆全华夏的盛况相比,眼下小龙虾的收购价也是低到离谱了。
看来这年头,稀缺的不是小龙虾货源,而是烧制方法。
只要会吃,农村的野生小龙虾根本不会泛滥成灾。
好歹也是肉。
比起猪肉来说,一块七一斤的高价,让寻常人家着实难以高攀。
满地乱爬的小龙虾,根本就不要钱。
如果小龙虾的美味被彻底发掘出来,农村家庭甚至可以过上顿顿有肉的幸福生活。
吴岩隐约记得,小龙虾是三年后才慢慢火爆起来的。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有个南北货客商老许,调配出了一款十三香调料。
先是被一个瞎子用来烧田螺,结果卖到飞起。
后又被瞎子的连襟用来烧小龙虾,结果……一发不可收拾。
最终规模越来越大,火遍大江南北,甚至成为一张城市名片。
小龙虾,大商机。
好巧不巧的是,吴岩清楚记得这十三香调料的配方。
不仅如此,他还很会烧。
不管是十三香的,还是蒜泥的,各种吃法,他都会那么……亿点点。
心里大约有个谱,吴岩也没多琢磨。
小江眼见大哥没抓住自己掏龙虾去卖这事不放,心里的戒备慢慢放下来。
直到被突然问起:“你一个小屁孩,成天想着挣钱干什么?”,这才脱口而出道:
“我要买雪糕给丽丽吃。”
“丽丽是谁?”
“谁也不是,是……是我好哥们!”
小江忍不住为自己的机智点赞。
当大哥的也没揭穿,只是笑了道:“想挣钱可以,但像你那样挣,可不行。”
“那该怎么挣钱?”小江眼里骤然明亮。
吴岩卖了个关子,没有多说:“等我考完试再说。”
转眼到了家。
隔着老远就听着自家老娘在那边骂骂咧咧,透着百分之一百二的不开心。
细听之下才明白,都是村里戴大娘惹得。
自家西屋塌了这种事儿,走过路过都会看见。
起初戴大娘也和旁人一样,是过来嘘寒问暖来着。
结果自家老娘依旧是笑呵呵地应付着,不仅没有丝毫伤心难过,反而开始凡尔赛了。
“……倒了不打紧,反正也没造成损失。”
“……而且老大说了,等将来他工作,直接给家里盖楼房!”
你这让人还怎么安慰?
作为村里的风光人物,戴大娘当时就听不下去了。
以至于过来安慰的初心也走偏了。
“吴岩他娘,我说句话,你也别不高兴。”
“……照我说,你家那堆化肥还不如被大雨冲了呢。”
“……去年你们俩口子悉心照顾那葡萄园,追肥打药,日夜照料,到头来怎么着?”
“……结了几万斤果子不假,结果卖出去几成?到头来,不都是送给村里人解馋了?”
“……哎哟喂,去年那日子我是不敢想,吃你家的葡萄吃到腻歪……”
瞧瞧,这说的是人话么?
张兰慧的脸色顿时黑下来,去年二十多亩葡萄园第一年坐果,拢共高达六万斤!
原本这是一件丰收的大喜事。
不曾想,北江的果市,被北方来的卡车队冲击得溃不成军。
导致最后采摘下来的葡萄,足足有一半没卖出去。
最终全都便宜村里人了。
免费送给大家吃。
结果还没落着好,竟被这戴家娘们这么说!
难怪自家老娘气成这样。
吴岩随手把另一个熟鸡蛋塞给小月,这才走到张兰慧身边:“妈,别生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