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23 这就是科学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怎么样,周遇吉都不可能派出京师的。

因此,他说完之后,便又看向孙传庭说道:“重整京营的事情,卿要尽快做起来!”

听到这话,孙传庭连忙回奏道:“陛下,微臣已去了一趟京营,大概看了下,能用之兵,不会超过一千。真要严格一点的话,整个京营都是废的,不如全都不用!但是,如果全都不用,这些老弱残兵以及他们的家眷如何安置,又是一个问题,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

如今的崇祯皇帝是有钱了,听到这话,想也不想,就直接一挥手说道:“那就一个都不用,全部招些能打仗的兵。至于钱,卿回头给朕列个明细便是!”

有钱是有钱,但钱花到哪里去了,他还是想要知道的。

孙传庭一听,不由得心喜,早就知道皇帝抄家了这么多,手头肯定有钱。此时提出这事,果然是能要到钱了!

于是,他连忙应下,表示会尽快推进京营重整的事情。

正在他们说话之时,忽然就听到一边的方正化惊喜地叫了起来:“万岁爷,出水了,出水了!”

崇祯皇帝一听,立刻不说话了,开封的事情也没有商量完,一个个全都转头,看着匠人在那边忙活。

就连年少的朱慈烺,也是一眨不眨地看着。

科学?这就是科学么?

古代最为重要的军械,不是刀,不是枪,也不是弓箭,而是护甲!

任何朝代,都是明令禁止民间不得私藏护甲!

野猪皮不就是宣称十三副盔甲起兵的么?

由此都说明,护甲之重要!

古代的护甲,那是拿来救命的,绝非后世的电视剧中,都是纸糊的,随便一刀、一枪、一箭就能取人性命!

为什么说古代有大将身挂满了箭支,却还能奋勇杀敌?

不是这人太猛,是个狂战士,而是那些箭支压根没有射进肉里,只是挂在护甲而已。

一副好的护甲,对于战场的人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也是这个原因,这次兵仗局最开始建设的这条流水线,最终的产品,就是护甲,准确地说,是刘伟超提供过来的钢板胸甲。

炼铁炉炼出的生铁液流入炒铁炉,这是明末匠人们,特别是御马监所属兵仗局的匠人们都会的。

刘伟超改进的措施,其实就是提高了温度,使得能冶炼出钢水,然后使用水力为动力的机械装置进行钢铁成型的锻打等步骤而已。

炒铁炉,不对,现在提高温度,已经能冶炼出钢水的,因此要叫炒钢炉了。

用炒钢炉出的中碳钢先热轧成薄钢板,并于红热时使用重型冲压机冲压制造,最后再经过回火、淬火、退火等一连串热处理程序。

并且这热处理炉使用的,还是炼钢炉的炉尾热废气,这种科学的设计模式还能节省燃料成本。

整个过程,仿佛流水一般。到了下个步骤,在那候着的匠人,便立刻忙碌了起来。

对这个新的流程,他们虽然没有实际操作过。但是,这其实还是他们的老本行。哪怕没动手,心中也是知道怎么做的。

当然,如果不是皇帝有旨,他要亲眼看着点火,说不定会事先演练一次的。

此时,崇祯皇帝等人,都是非常感兴趣地看着整个过程,非常有耐心地等待最终产品的出现。

至于总指挥方正化,早就过去巡视现场,慢慢地走到了最终的哪一步,带着一点不安,同时也兴奋地等待着结果。

都说等待是件非常漫长的事情,可此时,崇祯皇帝等人,压根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

一直到匠人们发出一声欢呼,方正化拿着一副胸甲,兴高采烈地拿到崇祯皇帝面前时,所有人才回过神来。

“万岁爷,万岁爷,造出来了,造出来了……”

方正化的喜悦,那是溢于言表。

不知道是真这样,还是演给崇祯皇帝看的。

总之,就是非常的高兴,一下便带动了崇祯皇帝这边的气氛,顿时也变得热烈起来。

不过作为武将的周遇吉,却没有多少高兴。或者说,他其实是有点失望的。

就他理解,整个过程,就这么简单,时间还这么短,能打造出多好的盔甲?

百炼精钢,就这么来的?

怎么可能!

和他不一样,孙传庭是被崇祯皇帝带过来,每个步骤都有被讲解过的,因此,他倒是非常期待。如果这么简单的一个流程就能出精钢的话,他就有十足的信心,带着大明的精锐在战场,打败流贼,哪怕打败建虏也应该不是问题了!

此时,崇祯皇帝都忍不住,忘记了他之前保持的那种淡淡的风格,站起来先去接了那副胸甲,稍微掂了掂后,便笑着对盯着他这边的孙传庭说道:“比朕的那幅盔甲要轻多了!”

崇祯皇帝虽然不战场,但是,他也是有盔甲的。是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