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元特意走动感受了一下。
行走在地面依旧感觉有些轻飘飘的,但不至于挪动位置都要一蹦一蹦的,正常的行走在上面并没有太大的阻碍。
当然,这也和他穿戴了宇航服有关系,毕竟宇航服的重量给他增加了不少的压感。
至于脱下宇航服,韩元暂时还不想尝试。
感受了一下火星上的重力后,飞船上携带探测车也在1型工业机器人的辅助下运送了出来。
相对比传统的探测车来说,这辆探测车的形状要奇怪不少。
特别是中心区域还有个较大的凹陷下去的洞口,让直播间里面观众很是困惑。
不过当韩元爬进这个洞口后,这些观众就恍然明白了。
我擦,这个洞口原来是这样用的。
好家伙,我一开始以为是这是科研用的探测车,没想到居然是给主播代步的。
在火星上飙车,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人了。
牛逼!
主播这蹲在车里的样子,让我想起了阅兵.....
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害。
主播这是准备开车去找火星人吗?
这要是翻车了,估计就得凉在火星上了,救援都没人。
......
看着直播间里面的弹幕,韩元笑了笑。
他设计出来的东西,怎么可能轻易的翻车,这玩意说是车,但使用的并不是轮子,而是履带。
而且不止两条,足足有六条,承载面积和较轻的自重几乎可以让这辆车在淤泥上行驶。
当然,它也跑不了多快,飙车是不可能的,顶天了二十来公里每小时。
此外,这玩意其实并不是他手动操控的,而是由小七进行控制的。
信号传输由头顶的低轨道卫星进行,数据计算由零号宇宙飞船内的超级计算机处理。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全面确保安全,以及稳定且无延迟的信号传输。
因为他登陆火星的时间并不是火星距离地球最近的节点,目前火星距离地球足足两亿多公里,电磁波从地球传递到火星需要六千六百多秒,接近两分钟。
尽管软件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块,但隔着近两分钟的延迟操控驾驶,安全性真没法得到保证。
相反,零号宇宙飞船就在他附近,承载信号的电磁波虽然要经过一次卫星的转载,也比地球上计算再传递数据过来要快无数倍。
尽管飞船上的计算机性能没有地球上的计算阵列强,但比起致命的信号延迟问题,性能反而并不是什么问题。
毕竟单纯的操控一辆探测车行驶而已,占不了多少的计算性能。
......
探测车载着韩元,行驶在水手号大峡谷的底部。
随着前进,四周的风景也开始有所变化,原本平整的地面,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凸起和锯齿状的三角形岩石。
这些岩石看起来像一排鲨鱼的牙齿,有着很明显水和风侵蚀的痕迹,而在根部则是一层褐红色的泥土。
很明显,在过去不知道年的历史中,水手号大峡谷底部有着大量的水流。
而在这些水流消失后,火星风暴又对其进行了再一次的加工。
但不管是水流还是风暴,都未能完全的蚀刻掉这些岩石,可见坚硬度相当之高。
这也是韩元选择将宇宙飞船停放在另一边,选择乘坐探测车前往目的地的原因。
将飞船停在这里,无异于停在一排钉子之上。
再往前走一段路,周边粗糙原始的地貌又有了很明显的变化。
之前如鲨鱼牙齿般的地貌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圈一圈的沙尘弧线。
如果从高空中往下看,会很明显的看到这些弧线构成了一个耳廓形。
到这,韩元不敢再驾驶探测车往前走了。
这里是水手号大峡谷的核心区域之一,从之前的探测数据来看,在这个耳廓的中心地带以及底下有着大量的水和水冰。
这种耳廓形状的弧线土层,就是一年又一年的水流活动导致的。
而且这种地形中还有类似于地球上沼泽、流沙的环境。
之前探测火星的时候,就有一辆轮式探测车陷入了里面出不来了。
如果探测车再往前走,可能会遭遇地球上流沙一样的环境。
尽管他将现在的探测车的履带设置的足够宽与足够多,但依旧有陷下去的可能。
所以韩元只能自己下车,停留在这里,然后让小七驾驶探测车无人出发,前往中心区域去取样。
如果火星上真的有生命的话,这里的土壤中大概率会有发现。
......
站在细碎的黄土上,韩元注视着的探测车远去,宽阔的履带在地面上留下清晰的痕迹,隐隐约约的能看到一些湿润感,这引起了他的注意。
发了个指令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