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拍照片,不是摄人魂,虽然大明使者说了,但赵匡胤还是觉得拍立得有问题,看了使者给旁人拍的照片,不敢让使者拿拍立得给自己拍照片。
手表,准确的计时神器,赵匡胤很喜欢,有点爱不释手。
长枪,射程惊人,威力也很强大,赵匡胤知道李处耘被抢射杀的,觉得对方死得不冤。
可能大明国主真的是天帝之子,既然他主动和我求和,划江而治,就依他。
赵匡胤打算派出几个机灵的亲戚担任使者出使大明,
收了大明皇帝的赠礼,赵匡胤自然要送回礼,而他不知道对方的喜欢,只能问大明的使者:“你们皇帝喜欢什么?”
“瓷器。大明陛下仰慕柴窑已久。”
使者出使之前,蓝鑫就和他说过,如果赵匡胤主动说回礼的事情,就说要会烧柴窑的匠人。
我国古代的祭祀礼器多用青铜器,周世宗柴荣即位之后,开用瓷器礼器代替青铜礼器的先河。
柴荣创建御窑,即后世所谓的柴窑,诏令制造祭祀所用的瓷礼器及皇宫所用的日用陶瓷。
窑匠向柴荣征求瓷器的颜色时,柴荣指示:“雨过天青云**,者般颜色作将来。”
要求把瓷器烧成雨后青天的颜色。
清梁同书的《古窑瓷器鉴定考》云:“柴窑,后周柴世宗所烧,以其姓柴故名……制精色异,为诸窑之冠。”
柴窑为我国历代名瓷之魁,然而传世真品极为稀少,后人因此多对其赞誉叹惋不止。
北宋仁宗朝时,已经很难见到柴瓷的真容。
欧阳修《归田录》云:“柴氏窑色青如天,声如磬,世所稀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饰为器,北宋汝窑颇仿佛之,当时设窑汝州,民间不敢私造,今亦不可多得。”
宋仁宗朝距后周时间并不算长久,当时人们得到柴瓷残片时,却不惜用黄金来装饰,足见其稀有珍贵的程度!
明代时,皇宫还收藏一些柴瓷,如《宣德鼎彝谱》记载:“内府所藏(瓷器):柴、汝、官、哥、钧、定。”
但在民间,柴瓷则难得一见。
明朝末年,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就慨叹道:“柴窑最贵,世不一见。”
明代因此有“片柴值千金”的说法。
明代之后,柴瓷开始绝迹,无人再见过柴瓷实物。
到目前为止,中国各大博物馆均没有收藏一件柴瓷,而网上一些宣称是柴瓷真品的收藏品,也没有得到有关专家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