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负面影响,影响社会稳定。
盖房子,开荒,等等,虽然能够获得收益,但蓝鑫对这些收益真看不上眼,他就是觉得为境内的子民多创造一些就业的岗位,增加子民的收入,增加社会总财富,增强国力,这是有利于多方的好事。
……
明昊四年,四月底。
仅仅不到半年时间,大明军稳扎稳打,收复了静海军原辖所有地域。
吴朝灭亡。
其实,这场战,敌我双方伤亡人数都不多。
长枪可以远距离击杀,两阵对垒,或者攻打城池,放上几枪就能杀掉敌军的头头脑脑。
大明优待降俘。
吴朝的将领得知投降后有各种优待,他们都不傻,心里很清楚,自己不投降,面对大明这样的强敌,手下的牙将可要杀自己的头纳投名状了。
当然,也有宁死不屈的,最终的结果是灭亡。
为了活命,为了得到优待,吴朝很多将领都投降了。
为了打这场战,大明帝国付出了三百多位将士的伤亡。
伤多,亡少,真正被敌人杀死的将士不足三十人。
重生之初,蓝鑫就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在军中培训医护兵,出征之前,准备了充足的止血散和金疮药,另外,他还拿出了一些产自未来珍贵无比的青霉素给随军医官。
因为有了青霉素,受伤不重的将士都得到了很好的医治,大大降低了死亡率,若是没有青霉素,多死上百位将士是正常的。
在蓝鑫眼里,青霉素价值同体积的黄金,但他不是一个吝啬的人,将士们为他这个国主出生入死,受伤了,他多花点钱给将士治病,这是应当应分的。
吴朝的将士伤亡人数加起来不足三千,不少人是因投降后,抢夺百姓的财物被杀的。
杯酒释兵权,好办法,自然要学。
蓝鑫有钱,他暂时不准备在静海军境内征税,愿意投钱贴补静海军的发展。
吴朝将领投降后,只要安分的,就会得到丰厚的赏赐,投降前许诺的条件,不会改变,但要求这些将领卸下军权,安心当一个富家翁。
给出兵静海军的将士发饷,给伤亡的将士发抚恤,还有赏赐投降的敌军将士,还有其他各种消耗,为了打这场战,大明帝国耗费了26万圆,户部拨的款,户部花钱速度比收税的速度快,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只能不断从大明皇家银行借钱,
截止四月底,大明户部欠大明皇家银行贷款额超过一百万圆大关。
蓝鑫希望静海军能够成为大明帝国稳定的大后方,发兵静海军之前,他就要求随军出行的文官,每占领一个地方,就要推行惠民政策,想尽办法尽快恢复当地的民生经济。
高产的种薯随出征将士进入静海军,当年,就有三万多亩地种上了红薯。
再过一年,只要没有人祸,就算有大天灾,静海军境内也不会出现大范围闹饥荒的情况。
为了静海军的长治久安,蓝鑫鼓励岭南的百姓移民静海军,赐路费,赐土地,甚至赐购买农具的费用,并为移民建新房开了方便之门。
同时,蓝鑫要求静海军各州县官员组织境内的一些大族举族迁移到海南等地生活。
另外,蓝鑫鼓励不同族的子民通婚。
通过民族融合的办法,蓝鑫相信时间久了,只要他这个国主,对境内的子民一视同仁,静海军大部分百姓都不会想着搞独立了。
当然了,蓝鑫没有想过一位当好人,总想着闹独立的异族,他是不会手软的,杀了便是。
……
明昊四年,八月下旬的一个晚上。
蓝鑫独自一人书房里,用笔记本电脑查阅资料。
“再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周行逢就要去世了,张文表兴兵作乱,大好时机啊。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大明帝国的家底够厚的了,没有必要再低调下去了,可以开展版图了。”
重生之前,蓝鑫就想过公元962年秋天,发兵武平境内。
正因为有这样的想法,蓝鑫才会主动和武平节度使周行逢联系,把红薯出口到武平。
两千万公斤薯种,如果有九成栽种到地里,就算种植技术不够,产量超过四亿公斤,真不是难事。
相比大明,武平的人口稍微少一些,平均每人不到两百公斤的红薯,一定程度上帮助武平百姓解决了饿肚子的问题。
……
唐朝末年,武安军节度使马殷割据武平。
开平元年(907年),后梁建立,马殷被梁帝朱温封为楚王;后唐时正式开府建国,以潭州为都,号长沙府,史称南楚或马楚。
马殷统治时期,南楚保境安民,依靠农桑纺织和茶叶种植,经济快速发展。
可惜马殷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争夺统治权连年内战,南唐皇帝李璟乘机发兵,于保大九年(951年)灭掉南楚,吞并武平。
但好景不长,李璟用人不明,导致武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