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公)据布海口,号十二使君。”
这些使君各据地盘,在一段时间内,是“海内无主,十二使君争长,莫能相统”。
……
……
十月份,红薯丰收。
去年收获的红薯当薯种出售,每公斤六文钱,全部售罄,各州县无留存。
据不完全统计,明昊三年,大明帝国境内红薯产量超过8亿公斤,而大明的人口两百万左右,人均高达400公斤。
太多了,实在太多了。
红薯成熟采挖之前,蓝鑫就主动派出使臣和武平节度使周行逢联系,达成口头协议,大明帝国向武平出口红薯,每公斤红薯卖4枚明昊通宝,每公斤四文钱,较武平境内的米价稍微贵一些。
在大明,明昊通宝面值一文钱,而在武平境内,铅钱和铁钱广为流行,如果武平方面想要用铅钱和铁钱购买红薯,只能按照铅铁两种金属的重量计价,显然,武平方面是不会接受的,毕竟铸造铅钱和铁钱需要成本的。
为了完成这笔交易,大明方面做出了一些退让,允许武平方面拿茶叶等地方特产交换。
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通过持续两个多月的运输,两千万公斤的红薯运到武平境内,获得价值八万贯的收入。
红薯的总产量太高了,明眼人都知道,如果大明境内的百姓天天吃红薯,一年时间也能吃完,但不可能吃一年时间,更不可能只吃红薯。
出口武平的红薯的收购价是1.5文公斤,比大米的批发价低了百分之二十五左右,除去运费,出口红薯这笔生意赚了不到2万贯的利润。
在大明境内,红薯种植面积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缩小,物以稀为贵,相比之前几年,稻米的价格稍微上涨了一些。
在蓝鑫的要求下,大明境内各州县官员向百姓推广制作红薯淀粉,以及红薯粉条的方法。
一些商人发现,收购红薯,制作红薯淀粉和红薯粉条,能够获得不错的利润。
有利可图,那就做呗。
一时间,红薯的加工产业搞活了,这对于稳定农民种植红薯面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若是今年红薯卖不上价钱,种植户自己家吃红薯不完,红薯只能等烂了扔掉,那来年肯定有很大比例的农民不远再种红薯。
种花家人是一个善于学习发明的民族,不知何时,制作鱼丸时加入一些红薯淀粉的方法在大明境内流转开来,红薯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