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不长,所以海外贸易的管理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还不能把四方馆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海关。
唐朝中期之前,中国对外交往和贸易的主通道是陆上丝绸之路,由于战乱及经济重心南移等原因,海上丝绸之路随后兴起,逐渐成为中外贸易交流的主通道。
在此背景下,海外贸易管理体系也发生了重大改革,唐高宗显庆六年(661)朝廷在广州设市舶使,总管海路方向的邦交和外贸,包括向前来贸易的船舶征收关税、为宫廷采购外国货物以及管理海外商人向皇帝进贡的物品等。
在此之前,海外贸易实际上由各地方的行政官员兼管,新设的市舶使则由专官充任。
市舶使设立后,唐朝政府虽然介入了海外贸易事务,但并没有把关税作为朝廷的一项重要税收看待,设置市舶使的初衷更多是为皇家采购海外舶来的奇珍异品,所以市舶使在管理上多“拱手监临大略而已”,唐朝政府规定“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来往通流,自为交易”,当时海外客商在广州的指定区域可“列肆而市”。
五代十国期间,割据在东南的各政权大体也承袭了唐朝的做法,设立有博易务、榷货务、榷利院等机构,职权与市舶使一样,负责管理和发展沿海一带的海上贸易,这样的做法一直延续到宋朝。
……
泉州是上州,泉州刺史,秩从三品。
留从效成为市舶使之前,蓝鑫虽然重视海外贸易,也很重视市舶司,但市舶使一直由宦官担任,他没有提升市舶使的品秩。
如今,蓝鑫赏识的留从效成为了市舶使,他这个皇帝提升市舶使的品秩至正三品。
从三品,升至正三品,留从效的品秩提升了,算是升官了。
留从效知道大明帝国的海外贸易很活跃,大明国主从仙界带回来的玻璃镜等物美名传播海外各国,很多海外番商为了获得这些宝物,不远千里万里来到兴王府采购。
对于新的工作,留从效充满了期待,他希望自己入土之前,能够为大明国主干一番事实,以报陛下对自己的赏识之恩。
重生两年多时间,蓝鑫大力发展大明帝国的出口贸易,虽然随身储物空间里存着惊天财富,但他觉得单靠他卖这些产自现代的商品赚钱,大明的经济很难健康发展。
重生之前,蓝鑫没少想到了古代,如何发展国力,特意在电脑里储备大量提高生产力的技术,其中包括提高瓷器生产率的技术。
经过两年时间的大力扶持,兴王府的瓷器质量和产量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明昊三年开始,瓷器成为大明帝国所有出口产品中单项出口额最高的。
兴王府产的青花瓷在大宋首都开封府也成为了热销产品,售价超过大宋境内产的几种民瓷,官瓷除外。
官瓷专供皇家使用的,不会流到市场上出售,没有价格,自然不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