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53章 大结局  诸天从让子弹飞开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于他祖父朱瞻基,也不同于父亲朱祁镇,其性格强硬、心思坚定,再加上他已经掌控了军权,而陈昭也能掌控京城治安。

在这种情况下,天子一旦一意孤行,朝臣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对的本钱。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可接下来陈昭所为却是再一次掀起轩然大波。

他以勋贵为核心,大肆招入北地出身的举人,以及九边有功将士,组建了一个临时的盐铁管控衙门。

而盐铁管控衙门成立后的第一把火,却不是烧到朝堂任何一处,而是宣布在津门扩建长芦盐场。

长芦盐场于永乐年间建立,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发展。

结果陈昭这一把火,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朝野哗然,反对之音冲霄而起,一个个文臣康慨激昂极力反对,说来说去就一个意思,朝廷有江南盐政已然足够,再开一个大盐场有与民争利之嫌!

“劳民伤财不可取也!”

大朝会上,文臣群起而攻,有那心情激奋的还手指陈昭厉声大喝。

啪!

陈昭反手一耳光抽了过去,相隔数十步依旧将那厮抽得横飞而起,一头撞在旁边的宫墙上不知死活。

“没大没小,区区五品小吏也敢手指阁臣,谁给他的胆子?”陈昭收回手掌,澹澹的说道。

“你……你竟敢打人?”

礼部左侍郎邹干怒斥道,眼中闪过不可思议的神情。

“他是文官,我也是文官,文官扇文官的巴掌,算什么打人?我又没打锦衣卫都堂!”陈昭不以为然的说道。

说着,眼神瞥过锦衣卫都堂万通。

饶是万指挥使是万贵妃的兄弟,也不由得缩了一下脖子,不敢说话。

当初蒙古瓦剌部在边境挑衅大明朝,因为司礼监大太监王振故意的胡乱指挥,明朝派出的二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御驾亲征的明英宗也被蒙古人给俘虏了,王振被愤怒的护国大臣樊忠,给一铁锤直接锤死了。

虽然王振已经死了,文武百官还是不解气,要求将其满门抄斩。这时马顺站出来说:别吵,都滚出去!

马顺就是王振一手提拔起来的,也算是王振的同党了,现在王振都已经死了,你还敢这么嚣张。大家逮着他就是一顿胖揍,竟被活活打死了,堪称是死的最窝囊的锦衣卫大老。

这事过去还没有二十年,万通也不是傻子,自然记得十分清楚,不敢招惹这位权势极重的文官阁臣。

更何况这一刻陈昭目光森冷如电,丰神锐利的身躯犹如高山巍峨,缓缓扫视了一干满脸气愤的文臣一眼,在刀锋般眼神的逼视下竟是无人敢于哼声。

一帮欺软怕硬的混蛋!

此情此景,天子朱见深眼里,记在心里。

作为一个受过正统皇家教育的人,他可是深读过许多皇帝的书籍,知道太祖、太宗时期,那些大臣是不敢在皇帝面前咋咋呼呼的。

也只有懦弱的皇帝,才会有嚣张的大臣。

自己重用陈昭这个年轻人,果然十分妥当!

一下子便试探出了大臣们的文人风骨!

就那么一回事而已!

“拖出去,殿前失仪仗责三十,削去官职剥夺功名永不叙用!”

朱见深澹澹说道。

决议一出,顿时引起文臣队列一阵倒抽冷气声,却是没一个敢于出面给那位出头鸟帮腔,一个个如坠冰窟不敢言声。

就连其余三位老资格阁臣,都察觉到气氛隐隐不多,陈昭和天子明显是在唱双黄,他们这样的老狐狸才不会轻易出面自找麻烦。

无论是朱见深还是陈昭,都不是他们能够轻易招惹的!

“长芦之盐法,乃海盐晾晒之法,不用劳民伤财耗费国库银钱,预计出产不比江南盐场差……”

陈昭悠然的述说着自己的计划,一干朝臣却是被震得七晕八素,可有前车之鉴在他们却是不敢开口反驳。

海盐晾晒之法并不是什么希奇之事,前代早已有之,只是因为种种心知肚明的原因这才屏弃不用,没想到陈昭却是打的这个主意。

“难道陈大人不担心出盐量太大,影响了朝廷盐税收入么?”

终于,同为内阁阁臣的三辅陈文没能忍住,满脸怒色质问道。

“呵呵,如今朝廷盐税几何?”

陈昭轻笑,说出的话却是叫人心惊:“一年不过二百万两,还要拿巡盐御史的性命去换,北地的盐价一直居高不下,难道平抑盐价让百姓能够松一口气,不好么?”

“盐税……”

“去尼玛的盐税,要是盐税比去年少了,少多少老子自己拿银子补贴总可以吧?”

陈昭脸色一沉突然开口怒骂,手指陈文冷笑道:“要是长芦盐场不仅没有影响盐税收入还有盈余,盈余多少你陈大学士就从家里拿出多少主动送给国库,可好?”

满朝皆惊,没想到陈昭胆子如此之大,竟然在大朝会上指着一位阁臣破口大骂,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