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9内心冲突林长民(3更求票票)  从1998开始崛起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要说袁圭姿在圈内厮混许久,确实有点地位。

且文化圈嘛,讲究个大家哈哈哈,哪怕面和心不和。

另外还讲究个论资排辈。

最后还讲究个排外性。

所以袁圭姿哪怕上次丢足面子,但他的人脉没丢掉,他对外发声的渠道还在。

他写好文章连夜颠儿颠儿的打两个电话。

西虹市日报社就紧急将之前的版面扯下,换上他的文章。

西虹市日报是辐射整个华东的大报,读者接近千万。

在网络时代前,其影响力不比西虹市电视台差,在某些方面甚至犹有过之。

简而言之,上面的内容能飞快的为千家万户知晓,并且形成某种定义。

这就是著名学者强大的“在野话语权”。

时年,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对方想回嘴都没地方回。

任何人遇到掌握这种话语权的袁圭姿岂能不败?

他也就是上次打“苍蝇”时大意了一把,没太盯着陈别江的事。

因为在当时的袁圭姿看来,那么多大人物都被我搞过,区区一个二线小城的中学生算哪根毛?

偏偏就是陈别江,在西虹市电视台本带些恶意,试图挖掘内幕的采访时,他不仅仅征服连袁圭姿都有些搞不定的梁丽雅,还借机反抽了他好几个大嘴巴子。

但这次,袁圭姿已经认真起来。

他这次不仅仅高举大棒,还要求西虹市日报内的关系不要再给那小子发声的机会,彻底将他打成标杆,搞臭再说。

而袁圭姿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

这,就是圈子的力量。

于是在次日,报纸上市后。

许多人看到袁圭姿占据制高点,痛心疾首呼吁学生应该专心学习的言论后,不由自主就将陈别江定义为一个弄虚作假的“仲永”,不,是哗众取宠的小丑。

不止陈别江,他爹都是。

因为歌曲什么的肯定是他爹找人帮忙的呗。

这份报纸不止在民间,还进入了机关人物的桌面上。

许多人看后也不禁赞同袁圭姿的意见。

至于袁圭姿对于陈道亮和陈别江的恶意定义,世间哪里来的真正的感同身受,绝大部分人也和老百姓一样,这些人都没去想,袁圭姿是怎么能这么肯定的,证据呢?

他们轻易就信了。

只有极少数认真看过陈别江采访的人皱起眉头,读出袁圭姿在文章里公报私仇的味道。

比如西虹市宣传部的部长看完就摇头评价说:“这个袁圭姿,心胸气量未免太小了点,手段方式未免太恶毒了些。”

部长的两个“未免”影响整个部门。

大家交换眼神后,默默在心里把袁圭姿的名字后面加了个小小的问号。

这是从前没有过的情况。

但这种影响的发酵却还需要时间才能看到后果。

又或者,永远没有结果。

另外一头。

同样发行西虹市日报的江城市也响起一片骂声。

但大家骂的都是袁圭姿。

用苗明普的话说:“这个袁圭姿是个什么玩意,是不是陈别江上次没真的告他,他就以为自己还有脸了?”

苗明普到底只是教师,思维不够某些层面。

看到这个内容的林长民的反应比他要严重的多。

林长民心想坏了,袁圭姿这么一说,省教委方面一旦形成什么观点,再把陈别江当典型推出来的话,陈别江就麻烦了。

别奢望清者自清。

因为社会的潜规则有强大的魔力。

一旦发生这样的事,他们哪怕事后知道是个误会。

哪个愿意承认是自己的错误呢?

某些人只怕还要维护发令者的尊严,变本加厉的将这件事坐实。

想到这里,哪怕林长民非常“痛恨”那小子昨天晚上拉他女儿的手,害的他一夜没睡踏实,但面对这种情况林长民依旧拿出了知情者和江城领导的责任担当来。

他立即先通过关系向省教委反应真相,不能让他们偏听偏信。

然后又紧急召开全市教育系统会议,就此事展开讨论,并抢先形成定论递交上去。

这样省教委怎么也得更加慎重对待此事。

另外林长民又亲自打电话给西虹市相关部门,以自己的身份抗议袁圭姿对陈别江的定义。

最后,林长民还联系了自己在京城的律师朋友,请对方提前做好准备,实在不行就真的和陈别江说的那样,通过法律手段直接起诉袁圭姿,把真相拿去法庭。

他做完这些,已是下午四点。

林长民回到办公室关上门,坐在沙发上难得点了根烟,忽然愤怒的骂道:“一天到晚惹事,又惹我女儿,还要我给你擦屁股!简直岂有此理。要是茵茵考不上中大,看我不剥了你的皮!”

但他转念一想,那混账小子的志向也是去中大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