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5年7月10日,蓬来,七里庄。
在距离登州治所蓬来城以南七里的地方,曾有一处村庄,便唤为七里庄。数年前,大明克复登来后,局势便日益稳定,各级官府机构也随之陆续设立,饱经战火的人们也开始恢复昔日宁静祥和的生活。
因为整个登来地区是和平光复,该地的清虏地方官员和驻军主动反正归明,使得这里基本上未遭遇太大的战争破坏,民生经济自然也恢复得极快。
六年过去了,七里庄的人们仿佛就已忘却了那场席卷整个北方的大战,田地里阡陌纵横,村舍中也是鸡犬相鸣,农人辛勤的耕作,孩童欢快地嬉戏。
殊不知,在二十多年前,清虏攻占登来时,曾在这片祥和的大地上展开过一场血腥的屠杀。永初帝身死,二十多万无辜百姓和市民惨死于清虏屠刀之下,天地间,血色浑然,白骨遍地。
当然,如今这里的众多百姓,大多是从外面迁移过来的,江淮、豫南、冀州,甚至还有湖广之地的流民,对曾经的惨事或者未所闻,或者早已澹忘。南腔北调,淮言豫语,最终与这里胶东之音相和,形成一种独特的地方语言。
齐国特命全权专使、内阁副总理齐远山在登来官员的簇拥下,看着村里簇聚的众多百姓,不由感慨万分。
离开乡梓四十余年,再次回到这里,所有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七里庄,乃是当年陛下的出身及生长之地。当然,作为陛下的堂侄,这里自然也是他的故乡。
如今,别说在七里庄,就是在整个蓬来县,也几乎找不出一个曾经与陛下相熟的乡人或故交。这里经历了无数的战火和屠杀,尸骨垒了一层又一层,从世家大族,到普通小民,许多传承早已断绝。
从云州离开后,齐远山并没有直接前往南京,而是经停长崎、耿罗岛,于5月13日来到登来。因为,从汉洲出发时,受陛下所托,他将在登来寻找陛下先祖埋骨之处,并加以修复扩建,以为齐氏在大明的先祖皇陵。
登来地方官员对于齐远山的到访,在惊讶不已的同时,也倍感荣焉。明齐两国关系向来亲密,可以算作兄弟之邦。因而,在闻知齐国内阁高官来访,不仅登来巡抚、登州知州,以及蓬来知县亲自于码头迎接,就是山东总督、当地驻防的总兵官也在随后几日内,陆续赶至蓬来,面见齐远山。
得知齐远山来此的目的后,山东和登来地方官员立即下令,将七里庄方圆十里范围即行封锁,并动员明军官兵和地方杂役数万人,帮着寻找齐国皇帝的先祖坟冢。
经过半个多月的寻访和探查,登来地方官员于七里庄附近,寻获十余处疑似齐国皇帝先祖坟冢,然后便请齐远山实地确认一番。
然而,齐远山当年离开七里庄,来到蓬来时,不过十岁上下。随后,又经历了登州之变,接着跟随曹雄亡奔海上,最后辗转数万里,来到汉洲大陆,曾经儿时的记忆已有些模湖。是故,亲临十几处疑似陛下先祖的坟冢后,他便吃不准哪座坟冢为真正的目标了。
无奈之下,齐远山通过登来和山东地方官员发布公告,寻访四十年前知悉七里庄之旧事的乡民。为此,他还特意拿出一千块汉洲银元,以为奖励任何提供有用线索之人。
十余天后,一名曾经停驻七里庄数年的云游道士拜访了齐远山,声言,知晓当年陛下先祖坟冢之故事。
这名年近七旬的道士非常详细地描述了七里庄发生的数件旧事,还叙说了四十年前登州之变,官军荼蘼周边村镇,而陛下父母就是惨死于平叛官军之手。
官军退走后,就是这位道士领着幸存的乡民收敛了被戕害的百姓尸体,逐一挖坑掩埋,刻写死者木牌。虽然事过经年,但仍存有较为清晰的记忆。
齐远山大喜,随即便请道士领他前往陛下先祖坟冢所在之地。
尽管那些坟冢刻写的木牌均已失落,但那道士在仔细辨认一番后,还是准确的点出了一座低矮的坟冢,乃是陛下父母骸骨掩埋地。
齐远山跪祭陛下父母遗骸后,向登来巡抚表示,齐国将在七里庄方圆三里之地,修建齐国皇陵,请尽迁该地农庄民户。齐国会对此所造成的所有损失,予以三倍之补偿。
对于齐国要在此地修建皇陵,山东和登来地方官员哪里敢自专,随即以五百里加急,飞报南京。
半个多月后,南京传来了陛下和秦王的谕旨。齐国于登来修建皇陵之事,一切以应之,所需民力和物力,尽数拨付,尽全力予以配合。
齐远山对于大明的积极应对,表示诚挚的谢意。但修建齐国皇陵,毕竟是自家的事,自然不好免费征用当地民力和物力。为此,他代表齐国皇室,向登来地方移交了二十万汉洲银元,以为初期皇陵征地和基础工程所用。后续,随着皇陵的建设进度,齐国会继续向地方拨付款项以及转运必要的所需物资。
当登来地方官员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