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 文明和野蛮  1635汉风再起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660年12月20日,巴达维亚。

在这个时期,若是论国家之富裕,经济之繁荣,对外贸易之垄断程度,荷兰人称第二,就没有人敢称第一。荷兰的国民总收入比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三地上述地区人口规模在700万左右的总和还高出30。

在17世纪中叶,荷兰的全球商业霸权已经牢固地建立了起来。以区区两百多万人口,其贸易额居然占据了全球贸易额的一半。到了1660年,更是将其贸易额占比幅度提高至全球海上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三。

在波罗的海和北海,几乎所有的船运业由荷兰独占。从俄罗斯运出的农产品、毛皮、碳酸钾和鱼子,从瑞典运出的铁、造船用的木料、蜡,都是由荷兰转运到法国和意大利的利沃尔、威尼斯以及其他更遥远的销售地。在西欧,法国对外贸易的大部分,德意志西部的贸易,欧洲南北之间的贸易,亦都掌握在荷兰人的手里。

荷属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分别控制了欧洲与东方之间、欧洲与美洲之间的海上贸易,甚至英国与其殖民地间的商品也由荷兰商船运输。17世纪前半期世界各殖民地的产品、特别是东方的香料,绝大多数也都是通过荷兰转运到西方各国去的。

荷兰商人利用其掌控的数万艘商船走遍世界的机会,同时也利用世界各地区的价格差异,进行世界性的转口贸易,获得了巨额利润。荷兰每年转口贸易额达9500万至1.1亿荷兰盾。

尽管,在数年前16521654爆发的英荷战争,因为准备不足,多少让它在英格兰面前显得有些狼狈不堪,丢了面子,但仍旧凭借其雄厚的全球海上力量和冠绝欧洲的财富,使得荷兰的海上霸权得以确立。

阿姆斯特丹是当时欧洲商业的中心,它是东方香料、欧洲粮食、油料、木材、皮毛的集散地,港内停泊的船只经常达2000多艘。17世纪荷兰资本积累比欧洲各国的资本总和还要多,对外投资更是英国的15倍。

阿姆斯特丹的交易市场成为国际股票市场的中心。投资于欧洲、东印度和美洲的外国债券的资金超过3.4亿荷兰盾。英国国债的很大一部分亦掌握在荷兰人手里。仅以股息的形式,每年就有超过2500万荷兰盾从英国进入荷兰,荷兰还每年从法国获得2500万荷兰盾,从西班牙、俄罗斯、瑞典和德意志几个小国获得2千万荷兰盾。阿姆斯特丹也成为一般银行业务和交易的中心,营业额每年达5千万荷兰盾。

而荷兰东印度公司作为其国内一家最具影响力的殖民公司,其发展势头更是迅猛无比,贸易额在近十年里,几乎翻了两番,达4500万荷兰盾大概3.5荷兰盾1两白银,几乎占其国内对外贸易总额的一半。

当梁云安陆续从荷兰水手和商贾的谈论中,获悉这些巨大的贸易货币数字和金融获利数字时,惊得目瞪口呆。

我的乖乖,我大清治下百姓怕是有一两千万吧,但朝廷每年收到的税费也只有几百万两银子。就是这些收上来的银子,还是各地官府刮地三尺,费尽千辛万苦,好容易才弄来的,用以维持朝廷日常开支和养活数十万大军。至于欠饷、缺额、地方积欠,自我大清丢了江南失去了最大的财赋来源后,那是普遍存在的事情。要不,朝廷如何会一边默认部分镇守军将,于地方自筹部分粮饷,以确保官兵的战斗士气,一边不时地朝富商大户劝饷纳捐,弥补财政亏空。

他姥姥的,我大清竟然还比不上这个西洋番国辖下的一家对外贸易商社富裕!

这个时节正值冬季,盛行东北季风,非常不适合北上航行。因而,梁云安不得不暂时滞留于巴达维亚。身上携带的承兑银票取出后大量现银后,也被那些荷兰军官和水手勒索去了大半,最终落在口袋里也仅剩下两百多块汉洲银元。不过,节约点用的话,也能支撑到明年五六月的西南季风到来。

为了避免被齐国人捉去,梁云安只能接受荷兰人的安排,寄居在荷兰人聚居的街区。一间破旧而潮湿的小屋,竟然还要他支付每月五块汉洲银元的高额住宿费,尽管心里腹诽不已,但也令他徒奈何如。

刚开始,荷兰人似乎对他非常感兴趣,不时有穿着体面的“绅士”,或者穿的像一只大公鸡似的军官,频频过来找他询问我大清的一些事务。辖下有多少百姓,国中又多少军队,北方有什么优越的港口,地方有什么值钱的特产,生丝可以供应多少,能否大量提供价格优惠的茶叶、丝绸、砂糖,或者瓷器之类的产品

初时,梁云安非常兴奋,这些夷人肯定想跟我大清做买卖了。不仅想了解我大清的实力,还想知道我大清能生产什么特产,方能大胆地前来交易。

我大清自然是武德充沛,军队百万之众,八旗铁骑更是战无不胜。至于这些夷人所提到的各类物产,我大清可能、或许、大概都能生产,并且质优量大,价格优惠,欲购从速!

可是,后来不知为何,这些夷人突然又对他没了热情,十天半月,连个小虾米都不来关注他了。这让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