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艘印度商社旗下的商船在得到护航分舰队的指示后,未做丝毫停留,越过舰队,径直朝北方驶去。
而护航分舰队的两艘战舰则降下了速度,并调整着方向,准备迎接四艘西洋武装商船的转向攻击。
虽然是以二敌四,但护航分舰队官兵丝毫不惧,在舰队指挥官的命令下,一板一眼地执行着海上作战条例,准备再次尽全力抢占“t”字头位置,要将自己的侧舷对准敌方的船艏,要择机打断对方的桅杆或者毁损他们的风帆……
而四艘英国武装商船眼见着汉洲商船径直驶远,留下两艘战舰虎视眈眈地拦在后面,顿时有些犹豫起来。
若是分出两艘武装商船缠住对方的护航战舰,然后以另外两艘武装商船去追击逃去的汉洲商船,那么留下来的船只必然会被对方战舰撕碎。
可是,若都留下来对付这两艘战舰,好像又没什么意义。总不至于抢劫人家的海军战舰吧?
双方隔着四五百米的距离对峙了近一个小时,随后可能都意识到,彼此均无把握击败对方,便默契地互相脱离接触,各自离去。
3月18日,印度,苏拉特。
“先生们,我认为你们撤出战场,是一件非常明智的选择。”英国东印度公司驻苏拉特商站高级经理英国东印度公司直到17世纪末,才于印度数个城市据点设置总督职位哈肯·布朗宁说道:“我们现在要竭力避免非必要的损失,保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资本。目前,我们在印度的发展势头正趋向于好,经营利润也开始稳步增长。但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也很多,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经营能力和持续发展前景。”
“为了避免国内同行的恶意竞争,公司正在努力向共和国政府申请,要求获得独家特许状,以便在东印度地区,公司可以拥有司法权、货币铸造权、保护贸易活动的军事权,以及非法贸易船只的检举权。我本人对此持乐观态度,护国公克伦威尔对我们东印度公司开拓的海外利益,应该也是积极支持的。”
“但是,在印度地区,除了国内同行的恶意竞争外,我们还要面对荷兰人和葡萄牙人的威胁。”哈肯·布朗宁神情凝重地说道:“其中,尤以荷兰人威胁最大。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去招惹汉洲人,并因此遭受任何损失。”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到现在,其开展的商业贸易并不顺利,主要原因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目前的运作模式是,单次航行,单次筹资,单次结算。也就是说,准备远航进行一次贸易,需要临时筹措资金,然后根据销售额等进行投资和红利的分配。倘若某次失败,就会造成对下一次的资金筹措造成巨大困扰。
因之,以这样不稳定的充满临时性的运营模式,根本无法跟同时期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熟稳定的股份制模式相抗衡。英国东印度公司可以说一直走在公司模式的探索之路上。
荷兰与英国曾是半个世纪的盟友,是尹丽莎白女王竭力扶持的新教兄弟政权。1625年对西班牙的战争中,英荷海军还曾组成联合舰队并肩作战。
因而,在遥远的亚洲,为了一道对抗葡萄牙,英国、荷兰两家东印度公司结成攻守同盟。1621年,英荷主动出击,联手封锁果阿港,让葡萄牙人船只一年未能出入港口,损失惨重。英国人还应波斯王沙·阿巴斯的邀请,进入阿拉伯海,将盘踞霍尔木兹岛一百余年的葡萄牙人驱逐出去。
不过,英国人很快意识到,相比江河日下的葡萄牙人,咄咄逼人的荷兰人更有威胁,因此,在163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单独与葡属印度媾和,因此获得了出入葡萄牙人港口的特权。
而荷兰人则凭借强大的海上力量,继续蚕食葡萄牙势力,印度西海岸的数个葡属据点相继落入荷兰人之手,若不是得到汉洲齐国的支援,葡属印度的统治中心果阿,以及孟买、卡利卡特今印度西南港口城市科泽科德说不定也会丢掉。
然而,可能是做垄断生意做习惯了,荷兰人在不断排挤葡萄牙势力的同时,隐隐将矛头也指向了英国人,这引起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高度紧张。因为,凡是荷兰人染指的生意,英国人必然会被无情地挤出,这是他们数年来正在不断重复经历的噩梦。
此前席卷欧洲的三十年战争期间,英国充分利用中立国身份,海上贸易得到长足发展。1630年以后,西班牙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海外市场,每年消费大量英国毛料。1646年西班牙海港毕尔巴鄂出入的商船有四分之三来自英国。
然而,好景不长,1648年西班牙与荷兰签订停战合约,结束双方之间的战争状态,荷兰商船迅速重返尹比利亚半岛,英国贸易的繁荣泡沫立刻迸碎。面对荷兰人低廉的运费和利息,英国商船毫无竞争优势,短短两年间就丧失了大半以上的海外市场。
1647年英国还几乎垄断西班牙的羊毛出口,三年后荷兰就夺占了80%的贸易份额。1647年之前的英国毛料几乎是奥斯曼帝国最畅销欧洲纺织品,两年之后,就已经无法同荷兰高档毛料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