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306 唐版内阁的缺陷  五胡烽烟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怎么突然变得不管事儿了?

但他们内心是窃喜的,谁会不喜欢放权的君主呢?

等到朝廷运转出问题,他们忙的焦头烂额的时候文易果断出手解决问题。

他们才明白,原来大王不是不管事儿,而是故意这么做查找问题。

顿时就高山仰止,大王就是大王,高啊。

之后就老老实实的干好分内之事,再也不敢抱着侥幸心思。

再说文易,他也发现了自己搞出来的内阁存在一个巨大的缺陷,少了一个关键环节。

司礼监批红。

内阁拥有决策权和执行权,但批准的权力掌握在皇帝手里,明朝的皇帝想偷懒可以这个权力交给司礼监。

司礼监是宦官机构,和文臣天生不合,不用担心他们会同流合污。

而太监的权力又完全来自于皇帝,再厉害的太监皇帝想收拾他也不过一句话的事情。

明朝的太监再厉害,也达不到废立天子的地步,他们只能巴结皇帝。

权势滔天的九千岁,被刚刚登基的崇祯一道圣旨给弄的吊了,余党被清算。

内阁和司礼监,一个掌决策权,一个掌批准权,二者相互制衡缺一不可。

这才形成了明朝奇特而又好用的朝堂制度。

文易没有使用太监也没有司礼监,不管他怎么放权,最后批红权都只能掌握在自己手里。

至于组建司礼监,用非宦官担任这个职务……那就是找死。

所以唐国的君主想学习明朝皇帝几十年不朝,还不会导致国家大乱,完全是做梦。

发现这个问题之后,文易只能无奈摇头,世界果然十全十美的好事儿啊。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