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泄露,只要不在别国面前使用,百济人就算敲锣打鼓宣传也不会有人信。
所以快到东宁岛的时候他下令转航去了火烧岛。
船还没靠岸就听到轰隆隆的响声,只听声音他就知道这是大炮的声响,脸不自禁的露出微笑。
得到消息的元丘赶紧过来迎接,并汇报了工作情况。
“我们已经试验出了枪支的最佳装药量……既能保证射击距离,又能保证枪支的寿命。”
“现在已经能够批量打造火绳枪,熟练的用机器制作枪管……后装燧发枪的结构复杂,暂时只能手工打造……”
“最高连发是三十发,打完枪管就接近报废了……如果是慢速射击,膛线普遍可以支撑一千次射击……”
“一千次之后就会因为膛线磨损导致精度失准,射击距离减少……但依然可以继续使用。”
“有一支火枪从打造出来至今已经经历过三千八百次击发,膛线都已经磨平了,依然可以使用。”
近四千次射击?文易都有些惊讶,这也太夸张了吧。
如果他多了解一下历史就知道,这一点都不夸张。当年很多战士手中的汉阳造辗转许多任主人,被使用了几十年。
击发次数已经数不清了,依然在发挥作用。
枪管这个东西,连续击发二三十次可能就报废了,如果缓速射击用万次都不罕见。
前世国家规定枪支击发一定次数就要报废,那是出于安全考虑,并不是不能用了。
正因为不懂,文易也只是惊讶了一下就过去了,他更关心的还是火炮。
这才是真正改变战争史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