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帮了朕大忙  红楼之外戚奸臣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入宫门,身不由己。

一城之隔,路途迢迢。

大姑娘入宫四年,回府了。

贾母后院。

几人围在一起哭哭啼啼,道尽辛酸苦辣,躺在贾母怀里的元春早就哭成一个泪人,她还不是那位贤德妃,还做不到所有苦闷肩上扛。

“不回去,不回去了…”贾母轻抚元春的背部,看着眼前哭成泪人的心肝,痛煞她了,两个儿子不争气,让这么一个小人儿抗起一个家。

“大丫头,不回去了,明日我便进宫去求太后娘娘,太后娘娘心善,念昔日公爷的情分上,保准允你出宫。”

王夫人悲到无法言语,四年前,就是她这个母亲狠下心肠把自家闺女送进那冰冷的皇宫去。

探春感同身受,站在王夫人身旁。

惜春和迎春同样哭红了眼。

薛姨妈和身旁的宝钗对视一眼,心里头庆幸:还好你那混哥哥犯了事,宫里真不是个好去处,小时候的大姑娘是何等光鲜靓丽,竟落到这幅田地。

薛宝钗握住薛姨妈冰凉的双手,她的心里也是一阵后怕。

“太好了,大姐姐可以回家住了,”大概只有贾宝玉笑得出来。

林黛玉给了他一个眼神,心里暗自道:这个呆子,说得轻巧,哪能说出宫就出宫的。

兴许是被贾宝玉感染了,元春也露出了笑容:“本是回家和睦,却因我一人…”望着这一屋子红通通的眼窝,元春成长了,她笑颜逐开地讲述着她在宫里的历程。

皇后娘娘有多么多么贤淑恭俭,心善,待她如何如何的…

十句八句不离皇后娘娘…

皆是赞美…

除了这些,她又能说什么呢?

宫闱内廷都要避讳的。

一个时辰很快过去了。

“起轿,回宫!”

临行前,贾母贿赂李公公的银票被退回了,说了一句让贾母不太明白的话‘史太君,使不得,贾女史跟内臣都是皇后身边的人,自家人。’

自家人,元春跟了皇后娘娘三年,荣国府前后给你塞了不少银子,为何这次偏偏拒绝了,贾母疑惑道:“李公公可有消息告知老身。”

李公公回道:“不可说…”

※※※

入夜,紫禁城坤宁宫。

“凤儿,你这是何意,快快起来,”皇帝要扶起跪在地上的皇后,后者却摇了摇头。

“臣妾身为一国之母,后宫之主,本应母仪天下,今日,却因私情,做了对不起陛下的大错事,臣妾深感惭愧,请陛下责罚。”

皇帝神情严肃了几分:“他人知晓否?”

皇后抬头道:“只有臣妾母亲和李有全。”

“那便好,起来吧!”

皇后跪地不起,眼圈湿润。

皇帝又道:“要朕亲扶,皇后才肯起。”

“臣妾不敢。”

“过来说话。”

“说吧,皇后做了什么对不起朕的大错事。”

皇帝心里面也在疑惑,没听闻宫里有哪位皇子,公主夭折的,近日也没有妃嫔怀有龙种的消息。

皇后这才一五一十从周熠跟周奎争一女子挨揍的事开始说起,毫无隐瞒,将陈圆圆献给皇帝的想法,只有那对父子知道。

皇帝听完后,打了皇后一个手心:“凤儿讨打。”

“请陛下责罚。”

皇后又要跪下,被皇帝及时扶住:“自凤儿嫁入王府,已有几年。”

“十九年有余。”

“十九年了,”皇帝撇开皇后,来回踱步:“近二十年夫妻,凤儿今日之举实让我心寒。”

这句话不可谓不重,十几年夫妻,皇帝从未苛责过她,皇后心里难受极了。

“皇后贵为一国之母,为大周诞下太子在内的三位皇子和三位公主,于朝廷社稷有功;恭俭温良,统领后宫,井井有条,世人无不称道‘深明大义,勤于治家。’”

皇帝转头又道:“然,如此贤后,却不信朕,你说讨不讨打。”

皇后扑到皇帝怀里,低声啜泣道:“陛下刚才吓坏臣妾了。”

“凤儿统领后宫多年,温良恭俭让,从未因私情向朕讨过恩泽,这些朕都看在眼里,”皇帝拍着怀里人的背部柔声道:“我岂会因为区区一个贾家女怪罪凤儿。”

隆景帝宁瑾,排行老四,不如老三忠顺王深受太上皇恩宠,从太上皇给皇子的王位封号,便可判断。

老大忠孝王早薨,老二忠义王折于土木堡之变。

隆景帝被封信王,老么小五是福王。

看似都是亲王,封号却差了十万八千里。

挑选王妃,也见一二。

忠义王妃是上一任内阁首辅之女,忠顺王妃是上一任兵部尚书之女,轮到信王妃和福王妃时,便是出自平民百姓之家。

没有八年前的土木堡之变,朝堂群臣谁能想到不受宠的四皇子宁瑾最终登上大位。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