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四章 赵氏孤儿  京剧名角之杨小秋传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杨小秋在张维明回来的第二天,就迎来了两人的首次合作。

这次合作的戏名为《赵氏孤儿》。

原本并不叫做《赵氏孤儿》,而是在五年前,王先生根据《搜孤救孤》为基础,改编了以后,便成为了现在的京剧《赵氏孤儿》。

这台戏刚被搬上戏台的时候,就引得了满堂喝彩。

自家师父和王先生交好,故此也将此出戏引进了园子。

几年过去了,这台戏一直没人来唱。

不过园子里的人,都会唱这台戏。

年前的时候,杨小秋就接到了师父颁布给自己的任务,那就是出演这台戏。

而这台戏足足要三十多个人登场,可谓是比封箱与开箱这样的大戏还要大。

这一次,何崇楼也会上台。

不过他的戏份并不多,主要是为了照顾杨小秋和张维明两人。

杨小秋扮演的角色便是赵盾,张维明则扮演奸臣屠岸贾。

何崇楼则是扮演的晋灵公。

仔细一看,三个老生。

要知道,杨小秋才二十岁,还未曾有二十一岁。

他演老生,这是头一遭。

虽然他出演过楚霸王项羽这个角色,可霸王一角本是“两门抱”,花脸与武生兼演,和老生完全扯不上关系。

所以说杨小秋演老生,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这并没有问题。

至于杨小秋这么年轻就要演老生,合不合适。

没有什么合不合适的。

何崇楼十七岁就名动京城,他十七岁也就演过老生了。

赵盾首场穿着为文阳,白三,绸条,白蟒,玉带,彩裤,厚底。

第二场则是相巾,白开氅。

到了第三场是相纱,白蟒,玉带,白发髻。

而程婴以及公孙杵臼,虽然也是老生,扮相却也完全不同。

那么赵氏孤儿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说在那春秋时代,晋国的大臣赵盾辅佐晋襄公,使国家越来越富强。

襄公死后,其子晋灵公继位,荒淫无道,残害臣民。

赵盾多次劝谏,灵公不但不听,反而怀恨在心,赵盾不得已而出逃。

后来他的兄弟赵穿发动政变,杀了灵公,拥立襄公的弟弟即位,为晋成公。

这时赵盾又被请回来,主持朝政。

他的儿子赵朔娶了成公的姐姐为夫人。

成公死后,儿子景公继位。大夫屠岸贾原是晋公的庞臣,一贯助纣为虐,对赵氏早就恨之入骨。

他对景公说:“灵公遇难,祸首是赵盾,以臣弑君,应当灭族。”

这时赵盾已死,景公就把赵朔一族全部杀死。

赵朔的妻子因系公主身份,幸免于死。

她回到王宫,生下遗腹子。

屠岸贾听说后,到宫中搜索,想斩草除根。

公主把婴儿藏在裤子里,屠岸贾没有搜着。

在这危难之时,赵氏的两个门客公孙杵臼和程婴决心把赵氏孤儿救出来。于

是二人定计,买了别人一个婴儿,由公孙杵臼抱去藏起来,然后程婴去向屠岸贾“告密”,说赵氏孤儿在公孙杵臼处。

屠岸贾领兵抓到公孙杵臼和那个婴儿,当即处死。

这时程婴却偷偷跑到王宫,抱出赵氏婴儿,逃到偏僻的山林里躲藏起来。

孤儿长大,取名赵武,十五年后景公得了重病,让卜者占卜,卜者说生病的原因是错杀了功臣。

大臣韩厥一向和赵氏关系亲密,此时便趁机向景公说:“赵氏世代有功,被错杀灭族,老百姓都为之不平,应当恢复名誉,给予重用。”

于是景公听了韩厥的话,派人把赵武和程婴接进宫来,让赵武继承了赵氏原来的俸禄、封地。

赵武又奉景公之命,杀死了屠岸贾。

后来赵武的曾孙赵襄子和韩氏、魏氏三家分晋,于是战国时代从此拉开序幕。

这就是《赵氏孤儿》讲的故事。

何崇楼的班子,男性几乎是全员出动了,才能够撑起这场戏。

虽然何崇楼的班子里也有女性,可女性不能够和男子同台演出,让她们也内心十分的遗憾不能参演。

还是这个世道的问题吧!

还有一点,当初王先生他们出演《赵氏孤儿》这场戏的时候,他们只有十四个人,并没有三十多个人。

那么何崇楼演出这场戏,多出的人是哪些呢?

首先就是属于净行的灵彻、魏忠、栾纠、裴豹。

武生的周坚、籍偃、鉏麑。

老生的的荀宾。

属于杂的有校尉、大铠、大太监。

这里要说明一下杂的含义,杂就是指群众角色,通俗的来讲就是群演。

还有也属于旦角的,宫女。

这就是多出来的这些人。

也因为何崇楼人多势众的缘故,才能够将《赵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