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千难万险渡河来  大晋捡到一只战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陈鼎,这件事还是由你去办,段先是鲜卑人,在这京口城里实在太显眼。让他去监视刘裕,恐怕还没跟几步,先被乡民发现了!”

“再说,我也不是让你出手保护他,他若是有危险,你赶紧来通报一声便是,具体的营救措施,还得仔细研究。”

做出这样的决定,王谧当然是有私心的,他知道陈鼎是来监视他的,虽然能接受,但时不时的心里也厌烦,能把他支开,便要支开,保护刘裕,正是个绝佳的借口。

他看向窗外,叹了口气:“再过两天,谢玄也该到了。”

“是啊,昨日他就已经从建康启程了,算算时间,就算明天不到,再过一天也该到了。”

此次应对氐秦,晋朝也意识到,这将是一场事关生死的大战,北府兵便是主导这一仗的主要力量。

而作为一手组建北府兵的冠军将军谢玄,在如此紧要的关头,当然不会坐视不理。

他派遣了刘牢之先行招募新兵,负责操练,而他自己则稍晚时候再从建康赶过来,一方面验收刘牢之的成果,另一方面,在这样的恶战面前,还得他亲自带兵才能放心。

不过,谢玄的动作这样快,还是出乎王谧的意料。作为北府兵的最高将领,他原本不需要这样快就过来和刘牢之汇合。

根据陈鼎他们的线报,刘牢之的征兵工作也才进行了一半,总还要在京口耽误一段时间。

这谢玄,来的也太快了……

王谧观景完毕,便返回到了桌案前。

桌上,宣纸已经铺好,笔墨也都准备的齐全。他轻轻执笔,凝神片刻。

“又要给王丹阳写信?”

陈鼎虽然很遗憾,但还是很快的调整好情绪,继续自己的差事。

王谧点点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应该的。”

当初受了王恭之托来到京口探查,有过约定,每隔三天就要给远在建康的王恭写一封信。

那种文绉绉又繁复的古文行文模式,穿越的王谧已经相当适应了。现在,他不仅可以写出流畅的文章,甚至还能把那些学过的诗词,重新拆分,再融入到自己的文章中。

临窗一江月,把酒共清风。

啧啧,我实在是大才啊!

旷世奇才!

陈鼎疑惑满满:“郎君的书信里,就写这么一句话?”

“对啊,”王谧摆出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无事发生,当然就写诗以寄情谊了。”

“你总不能让我编造吧!”

陈鼎无话可说了,他哪里是这样的意思,若是没有什么要汇报的事情,他完全可以不写这封信呐!

…………

悬门渡,南渡流民登上晋朝土地的第一站。

自从西晋永嘉末年五胡乱华,成千上万的汉人不甘忍受异族的压迫,拖家带口迁往南方。

虽然汉人们大多数都想逃离五胡的统治,但还是有一些人没能赶上南渡的机会。

而他们,不是继续勉强生活在战乱频仍的中原,就是继续想办法迁移到局势相对平稳的地域。

这样的迁移路线,一般有三种。

最为常用的就是南渡的这条路线,打算南渡的流民需要坐着质量较好的船只,来到黄河沿岸,通过连接黄河与淮河之间复杂的水道,主要有卞水、泗水等等,除了这两条比较大的河流,另外还有诸如济水等流量较小的河流,能够选择哪一条河流过江,都不是流民们自己能做主的。

这条路线只和他们的出发地有关,哪条河距离他们的出发地最近,他们就只能选择哪条路。

再一条路就是沿着陆路,往东北方向走,在那里有鲜卑人慕容氏建立的燕国,尊重士人,慕容氏对农业也比较重视,算得上是各个分裂的胡人政权中,对汉人比较友好的。

再有一路的流民,他们将要踏上的就是一条更加艰险未知的荆棘之路。他们或许无法渡河,也距离东北方向的燕国极远,那怎么办?

要生存,就要披荆斩棘,他们拖着疲惫的身体,踏上了征程。

而他们的目标,便是偏安于河西走廊一角的凉国。此地虽然偏远,但也因为偏远,在五胡乱战的百年间,他受到的侵害可以说是最少的。

所谓渡河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你以为,作为交通要道的黄河沿岸,就空空荡荡,到处都挤满了流民吗?

有无数的大船等着你乘坐,甚至有可以帮助流民渡河的人员设备吗?

想得美!

在这条繁忙的军事要道之上,大河两岸,到处都是沿岸巡逻的士兵。

这些士兵在防范异国觊觎的同时,还要看着那些一心想要逃离的流民,一个看不顺眼,或者是上面有了命令,刀劈斧砍,流民们还没踏上小船,就没命了。

想当年,石勒后赵内乱之时,无数的汉民惊恐万状,他们再也无法忍受石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