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九三章 这算是布局吗?  签到使我幸福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接电话的,希望能听到是同事带来的好消息。

但是电话里传来的,是一个陌生人的声音。

“你好,请问扬子研究院的地效飞行器研究组吗?”

接电话的明显楞了一下。他们虽然是研究地效飞行器,但是他们的研究组并不是按这个命名的。而是按一组数字。

可还没等他问,电话里就又传来对方的声音:“我这里是雷火公司,想跟你们合作研究一个类似地效飞行器的货运船舶”

“封先生,你的意思是,想要研究一种能运载量超过三千吨的大型地效飞行器?”

封燊在逼仄的雷火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面见了扬子研究院的人。

他笑着说:“当然不是地效飞行器。我知道地效飞行器的原理。想要载重三千吨,以我们现在的技术储备,几乎没可能。”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出现过的最大的地效飞行器,是黑海怪物。但那也不过是搭载十几枚反舰导弹而已。载重能力大概最多不过两百吨。

而且,现在地效飞行器的研究方向,还主要研究客运型。

载重能力超过三千吨的,几乎不可能。

“那封先生你的意思是?”

“地效飞行器不行,但是我想着,气垫船应该是可以的。”

世界上最大气垫船,是欧洲野牛。那550多吨的满载排水量,已经不是登陆艇了,而是登陆舰。除去自身搭载的武器系统之外,还能至少搭载一百五十吨的坦克。

“气垫船想要搭载三千吨货物,也不容易实现。气垫船的适航性并不是很强。只能在近海航行。而且哪怕是在近海,在海况稍差情况下,容易失速再有就是能耗太高,运输成本根本谈不上经济。”

这个封燊当然知道。

欧洲野牛就是那样实例:海浪超过两米就不好出海离开五十多吨的油料,续航力也不过三百海里

“如果是具有气垫功能的三体船呢?”

研究院的人一愣:“具有气垫的三体船?”

封燊拿出一张简单的图:“就是这样,在主船体跟福船体之间的悬翼下方,留有一个槽位在航行时,三个船体都有单独的推进系统。悬翼下方浸入水下槽内的空气,不仅可以增加浮力,也能降低船体与船体的摩擦系数。”

“那听起来可行。但是要托起那么重的船体,能耗也很大。”

“如果我们能提供能耗很低的纯电动力系统呢。”

“那不可能想满足你提出的速度指标,所需电池重量会很大。或者用燃油发电,想要远距离航运,发电机组和燃料占的重量也很大,不可能”

“如果我们提供性能满足需要的蓄电池和足够输出的动力系统呢?”

“”

最终双方达成了协议。

封燊出钱,研究院需要满足他的要求。事情就这么简单。

他提出一系列的技术指标。比如同时具备气垫船与地效飞行器的功能,要求载重至少一百个货柜最大航速要达到一百节。抗五米浪、八级风。续航能力超过四千海里

而雷火公司一共给十五亿作为研究经费。分三期给。

第一期,做出合理的船型设计后给40。

第二期,制造缩小版的试验船后,再给30。

第三期,试验船通过验证后再给30,并生产两艘船体这么一艘船,最核心的就是动力系统和电池组。它们由雷火公司提供,不算入研发生产经费。

可以说,研究所和造船厂只是设计生产一个船壳。而封燊和雷火需要为此付支出十五亿。

雷火公司的所有股东都集中了。

在谷毅他们面前,摆着一个船的模型。

侯军见着了,觉得有些稀奇:“这就是你想要研究的船?怎么怪模怪样的?”

确实有些怪模怪样的。

如果不是有三个明显的船体,他都以为是一家双翼飞机了。

船体的长宽比很都快接近11了。但三个船体都很瘦长,看长宽比,应该能达到101。也就是说,两侧船体与主船体之间的悬臂很宽。

“这只是一个不怎么严谨的模型。只是一个概念。”

封燊跟扬子研究院签了合同,才跟他们说的。

他的意思是,如果他们觉得花十五亿研究这个项目不行。钱就他个人出了。

“我的想法是利用悬臂的下层的空气膜,降低水流的阻尼。而两层悬臂之间的空隙,形成空气托力,给船体一个地效飞行效应,减少高速航行时的吃水深度”

谷毅皱眉说:“这个模型会不会太过理想了?物体运动速度越快,就越容易被外部环境影响。水和风对船的影响很大。海况多变,这样的船真能造出来?”

封燊也不确定能不能造出来。

但万一造出来了呢?

“总要试试是。”封燊笑着说。“如果成了,在陆路的交通无法达到的地区之间,就可以有一种堪比火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