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 如何让生活充满仪式感?(求推荐票)  签到使我幸福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并且注重宗族的地方。一个村就是同一个姓的,通常都有宗族祠堂。

那样的村落,对祖先的祭拜与其他地方不一样。

比如说。

很多地方,清明只拜祭家中最年老一代人的父母,下面如果有非夭折死亡的,也是子女祭拜。

而对于总是宗族的,很远古的祖先,只要族谱中有记载的,也必须祭拜。自己家这一支的祖先,自家祭拜。如果与其他房共同的祖先,则一同祭拜。

反正是祖先都要祭拜。

一层一层往上追溯,甚至会出现两个不同的镇两个村子的人,坐着一串大巴车共同祭拜同一个祖先的隆重场面。

很不巧,溪口村附近一带,就是特别注重宗族的地方。

偏偏南方很多人都是从北方迁移过来,祖坟只是一个遥远的传说。譬如溪口村,虽然大多数姓杨,是同一个宗族的。

但是他们没有祖坟。

各家的祖先,都是请了风水先生点了风水脉安葬。东一墓西一墓的,可能隔上十几公里的山路。

要真去祖宗坟前祭拜,跑一天都跑不下来。所以,祠堂就成了代表意义的祭拜场所。

封燊本来不是在这里的。他父母在城市里的公墓,距离上千公里。当然不可能去祭拜。

祠堂就是拜祭祖宗的地方。祠堂,被认为是宗族中所有祖宗去后的安身之地。

但封燊家的祠堂不在这里,不是没有。

不仅有,而且据说很大。五进的大祠堂,曾经住着上百口人。

没错,封家本来是大家族,而且是大地主。后来败落,但祠堂留了下来。

正是因为秀安水库淹了,才好歹没被当做四旧拆了。

但无论如何,祖先还是要祭拜的。祠堂是找不到地方建了,封二爷爷在家里第三进的一间房子,安放着封家列祖列宗的灵位。

所以封燊还是要杀鸡作为祭品祭拜。

没错,说那么多废话,就是为了这只鸡。

因为,封燊没养鸡。他想要杀鸡祭拜祖先,就得先买一只鸡。

虽然在市场买,可以让档主帮忙杀好。

但还是那句话。要仪式感。

菜市场买杀好的鸡,可是最近十来年才出现的交易方式。那肯定不属于仪式感。

所以,卖家他首先考虑穆婶。他记得村长家养着不少鸡,正好将粽子也送去。

因为要买鸡,他先去的杨琨家。难免要坐一会。

喝了一杯茶,他就提着琨嫂回送的一袋子立椎体粽走了。

来到村长家,发现村里不少三姑六婆在他家跟穆婶八卦呢。

“哟,封燊来了。这是给穆婶送东西来了?”

这话的水平真有点高了。要说是给村长送东西,话多不好听。

封燊顺嘴说:“是呢。穆婶一向关心我,我也不能冷心冷肺。”

有个婆姨笑着说:“之前就听说穆婶给你介绍对象了。这是谢媒礼?”

穆婶心里有些不高兴了,笑着说:“什么谢媒?我就是看着有人合适介绍一下。谁还图着什么礼不礼的?”

不知道她介绍了两个都没成?

对,她们不知道。这不就是在打探封燊口风来着?

穆婶又对封燊笑着说:“你这孩子,来串门还带什么东西?”

封燊笑着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是我自己包的粽子,吃着觉得还行,就带点来给穆婶你尝尝。”

“那我就多多谢了。”穆婶收下粽子,打算还他几斤豌豆。她知道封燊种了,可不是还没长出来嘛。

封燊也没客气,收下了。不然不好开口买鸡,一开口,穆婶大概就该误会他想用粽子换鸡了。

“谢谢穆婶。我家种的豆都还没长出来。我正想买几斤呢。”

又说:“穆婶,明天就是五月节了。我想买只鸡回家杀。你家鸡卖吗?”

穆婶在家养鸡种菜,就是为了卖钱的,怎么会不卖。

她给封燊捉了一只脚骨粗壮的:“这鸡是去年中秋后捉的,养了快一年了。”

现在养鸡,不再是自家孵小鸡,也不会买羽翼未丰的小鸡。而是买养到三斤以上的回来养着。

那样的鸡,通常是九块到十块钱一斤,而家养一段时间,养到五六斤,价格可以卖到二十五块钱一斤。

多少可以赚些钱,也可以当做是将粮食换成钱了。剩饭、米糠之类的,都可以利用上。收益比直接卖粮要高一些。

而且自家要杀鸡吃,怎么也比去市场买好些。

封燊给了钱,拎着鸡就走了。他走之前,穆婶也还了一袋子自家包的粽子。

很好。互赠粽子的仪式应该算是完成了。

他一走,就有人问穆婶了:“你之前不是给他介绍一个,成没?怎么没见他有动静?”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