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亲人  唐朝大侦探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修文坊靠近皇城,这里贵人宅邸众多,但也并不都是富人家。

靠南部第九曲这边就是一排排相对低矮的小院,栉比鳞次,住的都是些普通百姓。

陈肃的家就在第九曲西巷。

宅子是旧宅,院子也不大,两进屋,除了有些老旧、没什么家具外,还算不错,处于洛阳百姓的平均水准,也算是有房一族。

坐在房檐门口的石凳上神游了会后,陈肃肚子有些饿了。

到饭点了!

看着已经沾满灰尘的土灶和空空如也的粮瓮,显然是许久未动过火了。

“得,也是个不做饭的。”

陈肃熟练的翻身上了与隔壁相邻的院墙,还未落地被听到了一声呵斥。

“臭小子,怎么又爬墙,有门不走,总是行那皮猴子的行径。你不是当值去了么,怎么就回来了?”

一女子裹着围裙,手中掌着陶碗喂着围在脚边的十多只鸡鸭,发现墙头的陈肃后便开始数落,语速很快。

“嘿嘿,这不图方便嘛。上头放我两天假。”陈肃稳稳落地,讨好的笑着,“小蕊呢?”

“屋里睡着呢。平白无故放你什么假,唉,你这脑袋是怎么了,又打架啦!你怎么就不改呢,你现在是有正经差事的人了,怎么还在外面打架!我告诉你,就你这样天天干架,迟早有一天把自己命搭里头…”

又是一番疾风骤雨般的数落,如竹筒倒豆般,丝毫不停。

陈肃觍着脸,讨好的回了声:“姐,我饿了!”

“饿不死你,等着!”

陈晴这才停下絮叨,将陶碗中的粟壳全撒在地上,转身进了屋。

陈肃后脚跟进了屋。

也是两进屋,格局与隔壁差不多,不过却收拾的很干净整齐。

女主人拐进了旁边的厨房,陈肃则进了里屋榻前。

榻上四仰八叉,形容一个“大”字的躺着一个小姑娘,睡的极香,偶尔嘟囔一下嘴。

杨小蕊,今年六岁,陈肃的外甥女。

“起床了,小懒猪,该吃饭了。”

对于陈肃的呼唤,外甥女连眼睛都没睁开,无意识的扒拉开陈肃轻拍她的手,背过身去又继续睡着。

“嗯~,这梨糕可真甜。”

梨糕是一种水果糕点,用唐人最爱的水果蒸梨制成的糕点,软糯香甜,最受小朋友们喜欢。

听到梨糕,原本睡着的杨小蕊一下子便坐了起来,揉着惺忪的眼睛左瞧右看的寻找陈肃手边的梨糕。待发现被骗后,很傲娇的嗯了一声又重新躺了回去,嘴里还含糊的说了句:“臭陈肃,又骗我。”

就这一句嘟囔,被备好午饭耳尖的陈晴听了去,来到榻前照着小臀就是一巴掌。

“怎么说话的,舅舅都不喊,赶紧起来吃饭。”

母亲大人的威慑力还是足够的,小姑娘老老实实的下了塌,含糊不清的喊了声舅舅。

外间小方桌上,两大一小开始吃午饭。

午饭很简单,每人一份汤饼,一张葱花烙饼。

汤饼其实就是面片汤,老百姓家里常吃的主食之一。

杨小蕊手上搭着筷子,面容呆滞,双眼眯朦,显然没有睡醒,还在打瞌睡。

陈肃已经饿了,也不管她,大口吃着香甜。

“快点吃,还睡什么睡。”数落一句女儿后,陈晴边吃边问:“你这脑袋到底怎么回事?”

“没啥,就今天碰到个案子,不小心挨了下,这不上头允我休息两日么,过两天就好了。”

“那往后你可得当心点,咱们陈家还指着你继承香火呢。你现在也老大不小了,又有了正经差事,看来我这个当姐姐的得帮你物色个合适的媳妇了。”

聊到这个话题,陈晴开始喋喋不休,一会刘家的姑娘不错,一会张屠户家的女儿就是胖了些。左邻右坊差不多年龄段的姑娘都被拎出来品头论足一番,大有马上挑个弟媳的意思。

从古至今,适龄单身狗永远都避不开被催婚的话题。

此时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保持沉默或者同战力反击。

“姐,我还不急,倒是你,什么时候再找一个?”

陈晴的丈夫是个军户,随军驻守边境,几年前突厥骨咄禄犯边,便一去不复返,再也没有回来。

这几年,也有人给陈晴介绍过,可她觉得自己带着女儿改嫁,担心女儿受欺负;再加上那会陈肃还未当不良人,总是打架胡混,放心不下,最后都不了了之。

“怎么还扯到我身上了,我是在说你的问题。算了,算了,吃饭吃饭!”

过了会,陈晴见陈肃吃的开心,试探问道:“我做的面片儿味道怎么样?”

陈肃啃了口饼子,喝口面汤回道:“挺好的。”

“那你说,我要是摆个摊卖面片汤怎么样?”

如今的陈晴依靠抚恤金和养些鸡鸭卖蛋维持家里的开支,偶尔也接些针线活填补家用。

可终究有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