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定居在这里,这里房价便宜,而且交通越来越便利。
博卡区是布城东部扩张的重点,大量的国营工厂迁移到这里,迅速带动起了博卡区的就业,直接让这里的档次都提高了不少。
阿根廷新建的大型国营公司,有不少已经把总部开始搬到了近郊区,让他们可以更好的进行扩张,比如阿根廷国家邮政公司,布宜诺斯艾利斯电网公司,阿根廷国家矿业公司,阿根廷国家电力公司等大型国企。
博卡区也开始转型为科技与制造业混合区,重点发展电子、汽车工业。
原先的三个主城区虽然也从202平方公里增加到516平方公里,但整体用地还是不够的。
而且很多地方无法进行工业化建设和开发,像一些历史建筑都无法推倒,因此发展主城区外的新区就很有用了。
市政厅也从核心城区搬到了离新区更近的地方,刚好在原先核心城区的边缘。
曾经的城市荒漠垃圾场被清理掉,足足有70多万吨垃圾被运往新建立起来的垃圾焚烧厂焚烧,沿岸建设生态护坡和步行栈道。
恶臭的河道重新焕发生机,各种印染小作坊搬迁到更远的郊外。
木头房子被推倒,变成了一栋栋新楼房,各种绿植种了上去。
博卡区的居民开始自发维护公共环境,新增的居民中有不少是中产阶层比较富裕的新移民。
博卡区前后规划了10条主干道和16条二级公路,还有13个社区公园,建立了3个医院,25所小学和9个中学,还有9所大学组成的东部大学城。
这些大学分别是阿根廷理工大学、阿根廷矿业大学,布宜诺斯艾利斯师范大学,布宜诺斯艾利斯科技大学,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市学院,布宜诺斯艾利斯农学院,布宜诺斯艾利斯电子学院,布宜诺斯艾利斯工程学院。
阿根廷理工没有入驻圣尼古拉斯大学园区,而是选择独立办学,拉上市属大学独立发展一个新的大学园区。
阿根廷航空航天大学和阿根廷电力大学位于莫龙区。
还有其他阿根廷大学也开始分散在13个郊区,如一些军事大学和军事工业大学。
博卡区的主干道可以连接到布城的港口和城区,通过快速路直达。
这里的酒吧和夜市开始繁荣,充沛的电力让黑暗中的犯罪都大量减少。
布城警察厅在博卡区设立了76个社区警务站,夜间警察巡逻人数也大幅度增加。
战火也许可以摧毁建筑,但摧毁不了重生的意志,博卡区的重生证明了这一点。
为了管理如此庞大的人口,布宜诺斯艾利斯警察厅的人数也进行了几次增加,在文官考试上大量招收警察人员。
警察厅建立了类似纽约市警察局一样的警察系统。
阿根廷警察机构进行了五六次改革,彻底脱胎换骨。
目前阿根廷共有约19万名专业警察人员和26万名辅助警察,加上文官人员,这支准军事部队的规模已经超过了阿根廷军队。
辅助警察原来是预备役军事力量组成,包括有民兵和爱国者联盟民兵组织12万人,重组后进入警察部序列,进行了全面的现代化改革。
这一项改革虽然很艰难,但势在必行,科恩内阁坚持建立军政分离,希望建成全球最专业、最高效的警察系统,保证国内的和平发展。
各地的警察人员进行了多次扩招,保证了秩序的稳定,同时不再大量招募退役军官和士兵进入警察系统。
从警察部的设立以来,全阿根廷设置了17个省级警察厅,220多个市级警察厅,区县一级的警察厅1500多个,大量的警察部门随着行政区划的变更而改变。
原先的阿根廷联邦警察总局直接受陆军总参谋部节制,名义上隶属内政部,实际接受国家安全委员会指挥,后来警察部又改属于安全部,但安全部仍受军方势力影响,改革并不彻底。
最后内阁才设立了独立的警察部。
警察部成立后的第一个动作就是设立了独立的联邦调查情报局AFII,负责收集、分析和使用情报,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AFII采用文职化招聘,需通过阿根廷国家警察大学培训。
联邦调查情报局对警察部负责,同时要与内政部和司法部进行沟通,对国会报备重大行动,情报局局长由警察部部长提名,总理大臣亲自任命,属于高级文官。
情报局的编制人数8000人左右,含文职分析员、外勤特工和技术人员,负责国内安全、犯罪调查、反恐。
与其他四大情报部门相比,联邦情报调查局成立时间最晚,规模数量却是最大的。
阿根廷国家情局是原国家情报处与阿根廷潘帕斯调查局进行了合并改组而成的全新情报机构,也是阿根廷最高情报机构。
国家情报局对总理大臣办公室负责,不再对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也不再受军方影响。